“學習逐漸占據全部的生活”,當看見這樣的現狀,有很多家長都不得不感嘆:還是我小的時候幸福。也讓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現在的學生有多累。
回想當年,學生放學回家后想的是到哪里去玩,可現在一放學,學生就不得不到補習班報道,直到回家后才得到一時片刻的休息。尤其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家長也不得不讓學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學歷,畢業后才能找到更好的發展。
再加上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升學考試的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讓學生不得不更加努力才能順利升學。
“中考分流”加劇學生的學習壓力,變成新時代的“轉折點”
最近幾年中,我國教育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很多家長都將高考當成最重要的考試,只有在高考中獲得更高的分數才有更好的發展,可現在隨著中考分流的出現,讓很多家長意識到中考或許才是決定學生命運的考試。
即便現在全社會都在呼吁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但各種升學考試的壓力卻讓家長倍感焦慮,尤其是越來越高的考試難度,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讓家長和學生都陷入了困境,畢竟誰也不想讓學生被分流進職高,未來只能從事基礎工作。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學生未來能成才,但學生想要在中考中脫穎而出,不僅需要有一定的天賦,良好的學習認知和心態,更需要良好的外界環境作為支持。
尤其在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生變化后,升學考試的要求也勢必發生變化,而學生需要做的不僅是在學習上投入更多精力,更要時刻關注政策的變化,才能對升學考試做出積極的應對。
22年中考將有3項新調整,或影響學生分數,560分成為分水嶺
為了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讓中考分流的政策更加完善,有關部門還需要對中考做出進一步的調整,很有可能會改變學生學習的重心。
首先就是打破傳統出題模式,引入靈活題型。當前社會更需要的是創新性的人才,如果使用固定的出題模式很有可能會固化學生的思維,為了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靈活,有關部門或將改變考試題型,讓學生能對學過的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考試中有好的發揮。
其次就是重視語文的學習,在我國教育發展的歷史中,從最開始為了基礎建設號召大家學習“數理化”,再到后來為了吸取經驗,號稱“英語是第二母語”,到現在為了傳承我國的文化,“學好語文”也逐漸有了苗頭,尤其是相關部門對語文教材做出改變后。
不僅學生的閱讀量增大了,語文學習的重點也多數放在了文言文和古詩詞上,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像以前一樣死記硬背,很難在考試中獲得更好的成績,學生需要做的就是及時調整自己學習規劃。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些地區的中考或將實施省級統一命題。目的就是為了深化雙減政策的實施,以往的中考都是自主命題,造成了各個地方的人才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所以為了優化人才質量,讓中考從市級命題變成省級命題。
在競爭群體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對學生造成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在滿分750分左右的地區,560分很有可能變成一道分水嶺,所以想要避免分流,學生還需要做更充分的準備。
中考生想要避免被分流,還要捉緊最后的機會做準備
面對新的中考變化,學生首先要做的并不是盲目的努力,而是了解政策改變后會出現的影響和問題,而如今中考考察的重心發生了變化,學生更應該及時做出調整。
針對學習的知識進行更深入的理解,針對多種題型進行練習,掌握靈活變通的答題思維,提高對知識的利用能力,防止學生在面對不熟悉的題型時陷入窘境,即便最后沒有得到正確的答案,也能拿到相應的步驟分,提高自己的最終分數。
其次就是重視對語文能力的培養,平時多讀一些文言古籍,有意識的鍛煉自己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平時也經常和父母溝通來鍛煉表達能力,這樣才語文考試中才能有更好餓發揮。
中考就是一場篩選大賽,只有在眾多競爭者中勝出,才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而在不斷的變化中,學生也需要及時調整自己,才能擁有更好的未來。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