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22年報考研究生的人數高達457萬,但各大院校預計招生的總人數,卻只有110萬左右,意味著將有近300萬人落榜!
隨著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緊張,大學生隨處可見,但適合大學生的工作崗位,卻少得可憐,很多大學生畢業后,不能及時找到合適的工作,造成了嚴重的人才堆積。
導致大學生為了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將畢業后的重心轉向考研,希望通過提升學歷,爭取接觸優質的工作機會,然而,現實并沒有朝著大學生們理想效果發展。
面對逐年增長的考研人數,“考研熱”正在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考研的隊伍中,雖然大部分院校響應國家的號召,對研究生做出擴招,但效果卻并不理想。
研究生院校計劃招生110萬,近300萬考生或將落榜
2022年報考研究生的人數高達457萬,比去年同期增長近80萬人,但據了解今年院校計劃招生人數110萬左右,意味著將有近300萬的考生,只能遺憾落榜!
面對當下的考研局勢,每年報考研究生的人數都在增加,但各大院校實際的招生名額卻沒有太大變化,導致考生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也成為“2022兩會”重點待解決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易建強,建議研究生招生規模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以選擇研究生培養質量好的單位,作為自主擴招的試點院校,合理設置每位導師每年的招生計劃。
與此同時,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副校長的徐景坤,建議將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試模式改為申請審核制,杜絕現在考研的“唯分數論”,撇開“小高考”的稱呼。
徐景坤還提到將統考改為申請制,模仿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一名考生可以申請若干所學校讀研,設立各學科專業等級考試,取消研究生統考中招生院校自命題的專業科目考試。
由國家相關部門統一出題考試,這樣一來,還給考研黨們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考研環境,但面對如此龐大的考研隊伍,著實讓考生們后背發涼,并且將有近300萬考生落榜。
妍妍學姐有話說:
隨著考研逐漸進入大眾的視線中,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重心轉向考研,甚至出現了跟風報考的現象,殊不知考研并不是大學生唯一的選擇,也并不是更好的選擇。
對于大學生而言,應該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道路,有的大學生斗志滿滿,就適合早早工作,做出屬于自己的一番事業,而有的大學生則更適合研究學術。
什么樣的大學生更適合考研?
1、對學術要求高的學生
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自然適合的發展方向就不同,有的學生動手能力更強,就適合大學畢業后,直接到工作中歷練,積累工作經驗,才是最適合的發展。
但有的學生就是專注于學術,與其到陌生的職場歷練,不如留在校園考研繼續深造,在獲得高學歷的前提下,還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搞學術也能成為一種事業。
2、向往更高學歷的學生
學生們對于學歷的認知,和對學歷的重視度不同,有的學生認為學歷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價值,并且與其在學校繼續學習理論知識,不如到工作中提高各方面能力。
而有的學生則認為將學過的知識學精,才是對知識最大的尊重,所以偏向追求更高的學歷,希望能不斷地豐富對于各個知識點的掌握,讓自己變成有學識的人。
3、職業規劃更高的學生
在當今社會,大部分用人單位對于學歷的要求非常高,并且很多時候學歷能決定一個人,在工作崗位上的晉升空間,也要參考學生個人的職業規劃,看考研是否符合學生對未來規劃。
有的學生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更高,希望能在擅長的崗位上平步青云,那么就需要有高學歷做加持,這樣的學生一定要考研,否則光有能力沒有學歷,很難達到想要的成就。
總結:
當今社會考研并不是大學生唯一的選擇,卻能幫助大學生變得更好,前提是大學生適合考研,每個人對于自己未來的規劃都不同,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走下去。
在面對是否考研兩難的抉擇時,大學生應該清楚的一點,大多數人選擇的路,也不一定是正確的,更不一定就是適合的,只有經過深思熟慮地考量后,做出的決定才有意義。
今日話題:你是那300萬分之一嗎?如果是,未來有什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