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學生和大學之間就有了奇妙的聯(lián)系,獨身一人從家鄉(xiāng)趕往大學求學,大學既是學習知識的地方,也是學生的第二個家,誰料吉林一大學學生卻在“家中”生病無人管。
大學是個特殊的校園,和中小學不同,大學生每天吃住學習都在學校,生活較為密集,在疫情出現(xiàn)以后,大學校園也成了重點關注對象。
目前各地仍有零星疫情,高校防控工作需要謹慎,很多大學為了保證師生安全,宣布延遲開學或開學結束封校,經(jīng)歷了兩年疫情的學生,基本都已經(jīng)習慣了封校,習慣了出門戴著口罩,但在吉林一所高校中,封校卻封成了“笑話”。
“終于瞞不住了”,吉林一高校學生發(fā)燒40度無人管
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分享生活已經(jīng)成了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平時喜歡在社交媒體上發(fā)發(fā)視頻或者日常,也是娛樂的一種方式,可沒想到有一天也會成為“救命”的武器。
一位自稱是吉林農(nóng)技院的學生,在網(wǎng)上分享了近期的學校日常,讓人看后疑惑不已,畫面中的地方應該是圖書館,為何都用桌子拼成了床,還有不少學生的被褥放在上面,學生為什么不住寢室改住圖書館?北方現(xiàn)在的天氣依舊很冷啊。
原因很簡單,圖書館只是冷一點,寢室可是會要命的,該校學生稱,寢室中住著個高燒將近40度的室友,疫情仍未離我們遠去,高燒意味著什么相信大家都清楚,可穿著防護服的老師卻讓學生們一起住,就算學生哭著求老師也沒辦法。
能到圖書館中住還算是好的,有的學生只能被隔離在宿舍,門口用膠帶直接封住,宿舍中連廁所也沒有,學生只能硬挺,基數(shù)如此之大的學生中,總有生理期的女生,這些女生也只能在宿舍中自救,這些都是剛剛成年的孩子,哪里有見過這樣的陣仗。
有的學生自告奮勇當志愿者,想幫同學們一起度過難關,不斷上升的確診人數(shù)讓人心酸,生病了也只能讓老師拿藥,多蓋幾層棉被,處理方式不管用怎么辦?誰也不知道還有什么好辦法,知情的家長更加崩潰,孩子剛開學就深陷危險,能不能挺下去都是未知數(shù)。
學生們終于有了希望,官方回應來了
學生們看到一條又一條求救信息石沉大海,依舊沒有放棄,還有的學生發(fā)文稱,希望有人可以看到,不要放棄我們。看得讓人心酸不已,什么時候在學校想要活下去成了奢望?
為何學生們發(fā)的長文沒有被關注?原來是學校“處理得當”,有人發(fā)文學校就會給學生打電話,撤銷文章壓熱搜,學生們連求救的機會都被剝奪了。隨著事件的不斷發(fā)酵,學生們的努力終于沒有白費。
一件件事被搬上臺面,和高燒室友混住、生活用品極度缺乏、學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看得人們心驚又心疼,不過學生們也終于有了希望。
300輛大巴車分別開往7個城市,讓學生們有了正式的隔離場所,安全暫時得到了保障,但還是沒能轉(zhuǎn)移完所有學生,說明學校中的情況真的比想象更嚴峻,清空學校后,將進行全方位消殺,解決“校園危機”。
本次事件中學校有著巨大的責任,該校黨委書記張立峰被免職,其余人員也將會在事件結束后受到懲罰。
學生的安危應該排在第一位,后續(xù)心理疏導也很重要
事情已經(jīng)告一段落,學生們有了妥善的安置,可家長心中的大石頭依舊不能落地,都是剛成年的孩子們,他們的未來本該無限好,但因為本次事件傳染嚴重,誰也不知道下一個病例是誰,就算能治好,后遺癥也會伴隨著學生,花一樣的年紀卻在經(jīng)歷著狂風暴雨。
家長們無力又心酸,本以為在學校這一港灣,學生們應該被看管得很好,但卻要為了生存自己拼命地活著,給學生的心中也會留下創(chuàng)傷。
疫情和自然災害不同,疫情在慢慢地在腐蝕學生的心理防線,不知道當時已經(jīng)在校的確診的學生是怎么度過的,沒有合適的治療,想要向其他同學一樣“呼救”,卻又疾病纏身,學校的冷漠更是學生心中的痛。
學生的安危始終應該排在第一位,學生在得到妥善處理后,后續(xù)的心理疏導也很重要,也希望學校能夠真正地發(fā)揮作用,成為學生們避風的港灣。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次大學疫情事件?歡迎在評論區(qū)中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圖片來源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