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分為一本二本和三本,雖然畢業證上都是本科學歷,但是在大家的認知里,存在著本質區別。比起二本大學的學生,一本大學的畢業生是更加優秀的,三本院校更是無法和一本院校相比的。
高考填志愿的時候,學生會根據自己的分數填報自己的理想院校,能選擇一本院校的學生自然不會選擇二本院校和三本院校,生怕浪費了自己寒窗苦讀的每一分。
對于一本大學、二本大學和三本大學的看法,早已“約定俗成”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一本大學、二本大學和三本大學代表的是錄取批次,并不具備學歷高低的劃分標準,我們熟知的985、211院校,學生取得的也是本科學歷,真正能夠高于本科學歷的是研究生。
一本、二本和三本之所以存在,是為了更有序地進行大學生的錄取工作,雖然當下在逐步減少直至取消高等院校的錄取批次,但是已經存在的本科生之間的區別短時間內并不會消失。
一本學校的畢業生在就業時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在用人單位眼里,只有高考分數足夠高才能被一本院校錄取,而足夠高的高考分數意味著更強的學習能力。
三本院校在三個錄取批次中,是最不被看好的,但是學費卻是最高的,一個普通三本院校每年的學費是一本和二本院校的3-5倍,通常會被認為是“花錢買來的”錄取機會,很多學生寧愿去讀一個大專院校,也不想花費高額學費就讀三本院校。
一本、二本和三本大學,真正的區別體現為含金量
含金量這個詞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含金量高,則意味著價值更高。一本、二本和三本大學之間,也存在著含金量的區別。
大學的含金量,包含生源質量、師資力量、學校知名度、配套設施等等因素,生源質量就是由高考成績決定的,只有達到了足夠的分數,才會被更好的大學錄取,所以一本院校里的好學生比例更高。
一本院校的學習氛圍比較濃郁,本就是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資源,上了大學之后仍然持續著對學習的熱情和刻苦。環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濃郁的學習氛圍能帶動絕大多數學生保持對學習的渴望。
校園建設也是一個學校實力的組成部分。一個好的大學,軟件和硬件設施都是經得住考量的,學校和老師重視科研,也有自己的實驗基地,為學生也提供了很好的機會。良好的配套設施才能更好地滿足老師和學生的科研和實踐之路。
一本院校里有更多的比賽和實踐,這些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團隊能力、領導能力,在簡歷上也是引人眼球的存在。
含金量不僅吸引著和影響著學生和家長的報考志向,也充分體現在用人單位的招聘工作中,面試必填的畢業院校、學歷就是最好的證明。在用人單位眼里,好的大學才有更好的學生,更好的學生才能帶來更好的企業競爭力,為企業創造更大的收益。
一本、二本和三本院校,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錄取批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學校的選擇,在分數相當的情況下,大家都想選擇一所一本院校進行就讀,畢竟就業是絕大多數人需要面對的問題,寒窗苦讀都希望有一個更好的結果,但是大家一定不要盲目,認真對待報考機會。
學校的選擇,不僅要結合自身分數,還要參考要報考的專業,學校層次固然重要,學科優勢也是不容忽視的。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學科,這些學科在社會上通常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認可度。在未來就業時,也能提供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無論是一本院校還是二本三本院校,選擇了就要認真負責,任何人的自甘墮落都不是你放棄自己的理由,你的身邊可能缺乏一些能讓你成為更好更優秀的人的動力,但是你可以選擇讓自己成為別人的榜樣,帶動大家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為了幫助更多的孩子提高學習能力,提升考試技巧,清北學霸團隊歷經2年時間,走訪近幾年考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100多位學霸,走進他們的學習生涯,將這100+清北學霸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的學習經驗、學習能力、考試技能等匯集,提煉成了《學習高手》、《等你在北大清華》、《清華北大學霸筆記》系列叢書。
在這套叢書里,各省近幾年的學霸狀元,傾囊相授自己的求學經歷,以大哥哥大姐姐的口吻,親切地為讀者解讀自己是如何破解偏科問題?
如何提高記憶方法?怎么融會貫通學會數理化?
怎么利用超級筆記高效學習?三要素提升寫作能力?
怎么做好時間管理?如何平衡和父母的親子關系?
《等你在北大清華》、《清華北大學霸筆記》系列叢書,適配小學,初中,高中,也適合作為家庭教育的讀本,父母通過這套書籍,走進學子內心,與孩子一起提升考試能力,掌握高效學習。
“好的教育不是填鴨,而是激發興趣”,與其浪費錢給孩子買一堆良莠不齊的課外書籍,不如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讓他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跟著100+清北學霸,逆襲成為學習高手,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