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集中公布2020年部門預算。
察時局梳理發現,在中央要求“過緊日子”的大背景下,60余所高校財政撥款收入較去年均有所下降。在財政撥款支出預算數中,高等教育支出也普遍減少,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相比去年,減少幅度在20%以上。
與此同時,在財政撥款高等教育支出預算排名前30的高校中,有25所高校是“強基計劃”試點高校,其中14所強基計劃高校的高等教育支出預算在20億元以上。
14所“強基計劃”高校高等教育預算超20億
高等教育支出是指高等院校(包括研究生)的日常運行支出以及為完成事業發展目標的項目支出。
據察時局統計,在各高校的財政撥款支出中,就高等教育支出一項,北京大學(36.41億)、吉林大學(32.83億)、清華大學(31.51億)、浙江大學(31.42億)、四川大學(29.37億)、武漢大學(29.37億)、上海交通大學(27.37億)、復旦大學(26.01億)、華中科技大學(25.91億)和山東大學(25.12億)排名前十,其中前五所高校高等教育支出預算均在30億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高等教育支出預算排名前30的高校中,有25所高校是“強基計劃”試點高校,其中,14所“強基計劃”高校的財政撥款支出預算中的高等教育支出預算在20億元以上。
而在后十名中,語言類的高校占據了三席,分別是北京外國語大學(4.08億)、上海外國語大(4.03億)和北京語言大學(2.52億)。藝術類高校有三所,包括中央美術學院(3.34億)、中央戲劇學院(2.79億),中央音樂學院(2.41億)。
北大等5所高校下降幅度超20%,西安電子科大增長2.13%
察時局梳理發現,今年75所高校的財政撥款支出預算中,高等教育支出相較去年普遍下降,除無法檢索到相關數據的學校外,北京化工大學的高等教育支出預算下降幅度最大,達38.3%。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下降幅度也在20%以上。
在各校普遍下降的情況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高等教育支出預算卻比上年增加2.13%。該高校在預算報告中解釋:“主要原因是本科生研究生經費、本科生國家助學金、碩士生國家助學金、博士生國家助學金、碩士生學業獎學金、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基本科研業務費撥款增加,導致對應的支出增加。”
實際上,高等教育財政撥款經費減少,教育部早有透露。6月11日,教育部在其2020年部門預算報告中表示,在教育支出(類)普通教育(款)中,高等教育預算數為1057.63億元,比去年下降了10.79%。報告解釋,這主要是受疫情影響推遲開學,大中小學經費均相應減少。
不過,財政撥款經費減少并不意味著這些高校的高等教育支出少。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北京師范大學預算報告顯示,2020財政撥款支出預算中,除教師進修支出比上年增加142.91萬元外,其余項目均有所減少,高等教育支出是所有支出中縮減最大的一項支出,比上年減少了1.95億元。
實際上,在今年財政撥款支出預算中,北師大的高等教育支出預算數為13.94億元,僅占62.50%。
但從總預算支出來看,其今年預算支出為69.45億元,教育支出達65.59億元,占94.44%,其中,高等教育支出預算數為57.56億元。也就是說,財政撥款只是高校高等教育支出經費來源的一部分。
注:此次統計的75所高校中華北電力大學分為北京和保定兩個校區分別統計。
關鍵詞: 清華北大經費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