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寄托著一屆又一屆考生的夢想,是寒門學子實現階層流動的大通道。恢復高考制度以來的幾十年間,也有眾多寒門學子通過苦讀,的的確確實現了階層流動。但是,有更多的莘莘學子,因為高考落榜,人生就此拐了彎。
對真正的高考落榜,當事考生和家長往往都能接受,畢竟自己實力不濟,愿賭服輸。可被人背后下黑手的“被落榜”,換作誰是考生,恐怕也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這樣堪比中獎概率還低的高考“被落榜”,就出現在山東省冠縣寒門女生陳秋媛的身上。
幾天以前,山東理工大學官網的一則公示,披露該校2004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陳秋媛系冒名頂替入學,經學校校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將按程序注銷陳秋媛學信網學歷信息。撰文之前,挖挖機專門訪問該校官網的公示,提示“你沒有權限訪問”。
據澎湃新聞報道,真實的陳秋媛系山東省冠縣一戶貧困人家的女兒,1984年出生,曾就讀于冠縣武訓高中,于2004年6月參加高考。陳秋媛本人回憶稱,高考考了五百多分,最近才查到實際考了546分,當年曾填報3個志愿,最后一個志愿為既開設有本科專業又有專科專業的山東理工大學。
按照當年山東省2004年的錄取分數線,陳秋媛的高考成績雖未達該省的三本錄取線,卻上了專科錄取線。但是,陳秋媛最終卻未能等來屬于自己的高校錄取通知書,不得不終止求學之路,外出打工謀生,成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民工。
一晃16年就過去了,如今的陳秋媛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配偶李某遠在天津打工。吃了學歷虧、飽受打工艱辛的陳秋媛,在高考“落榜”16年后,為填補當年高考留下的遺憾,擬報考成人教育。恰恰就是這樣的報考打算,讓她在學歷學位查詢專網上發現了自己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情況。
5月下旬,陳秋媛準備報考曲阜師范學院的小學教育專業(大專),登錄學信網平臺卻發現自己已是山東理工大學的畢業生,網上顯示的姓名、身份證信息與自己完全一致,就讀的專業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時間為2007年7月。
被此情況搞懵了的陳秋媛夫婦,在聯系公安部門確認身份證不可能重復的情況后,選擇了向山東理工大學以及冠縣紀委、教育等部門舉報。山東理工大學庚即調查核實處理,并發布了《關于對陳秋媛進行學歷注銷處理的公示》。
從山東理工大學調查組那里,陳秋媛的配偶李某得知頂替者在縣城附近的一個鄉鎮單位工作,關于頂替者的其他相關信息,調查組未作告知。山東省教育廳有關人士表示,目前對陳秋媛被冒名頂替事件并不知情,若情況屬實,將依法依規處理。
2019年,網上曾爆出兩起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內蒙古烏海市居民麻巧珍,其戶籍、學籍被山東考生許娟娟冒用13年,后經中北大學查實,注銷麻巧珍(實名許娟娟)學籍、撤銷其學歷學位證書;河南商丘的馬某2005年高考成績未達高職高專一批次線,卻以河南漯河考生張某的錄取通知書,順利入讀河南師范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后來還考上了博士,相關學歷、學位同樣被撤銷。
從媒體報道的情況看,內蒙古麻巧珍、河南漯河張某被冒名頂替上大學,公開的處理結果都是撤銷學歷、學位,卻沒有看到后續追責的其他情況。這一次,山東冠縣的陳秋媛被冒名上大學一事,頂替者的學歷也被注銷,并且頂替者究竟是誰,當事人陳秋媛都一無所知。
真沒想到去年爆出兩起冒名上大學的事件后,今年又冒出一起來。縱觀這幾起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頂替者的工作、生活都或多或少地享受了上大學帶來的實惠,而被頂替者的工作、生活卻未能幸免于困與苦。從事后的處理來看,就是撤銷頂替者的學歷學位,還有沒有后續的責任追究、如何責任追究,外界無從所知。
對冒名頂替上大學的,僅僅是撤銷學歷學位就夠了嗎?相信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說,這遠遠不夠!頂替者通過大學學歷獲得的工作崗位、后續取得的更高層次的學歷學位等,統統都應當拿掉才是。
與此同時,對于當年招生錄取鏈條上的每一個責任人,都應責任倒查。盡管年代久遠,當年有的工作人員可能已經退休,調查核實面臨一定的困難,但這些決不能成為姑息遷就的理由。調查處理的結果,也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懲前毖后,以儆效尤。
對被頂替者,挖挖機建議依法提起訴訟,向頂替者、招生辦等依法索賠,讓藏在高考錄取背后的“黑手”,付出應有的代價。
在公眾的心中,高考被譽為最最公開公平公正的事情,任何人都不得觸碰高考公開公平公正的底線。不久以前,某藝人自曝改復讀生為應屆生參加高考,引起山西、陜西教育部門協作調查,雖時隔好幾年,依然要追查到底。
2020年高考在即,愿每一位考生都深刻涉取教訓,堅守公開公平公正的高考底線,拒絕弄虛作假,誠信參加高考和錄取,切實對自己負起責來。
關鍵詞: 學歷被頂替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