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幼兒園一線教師平均年齡不到30歲,他們大多數是“90后”,每天堅持制作原創微視頻,帶動了全園280個幼兒家庭開展育兒活動。
之所以花費時間、挖空心思地制作適合幼兒的原創微視頻,是因為在家長和幼兒看來,“老師是我們最熟悉、最親近的人,自己老師制作的原創內容,我們喜歡看,而且很親切”。
瀏覽“天津市實驗幼兒園”微信號,記者看到該園專門開設了“停園不停育,家園零距離”專欄。每天都發布原創作品,內容涉及親子創意做、親子智慧屋、親子繪本館、健康小貼士、愛家勞動、居家故事匯等。
“90后”教師于源將《疫情防控“三字經”》兒歌和自己手繪的卡通圖畫結合在一起制成了動畫版。她深知幼兒喜歡動畫特效,于是下載了多個軟件,邊自學邊制作。根據“三字經”的內容,她先設計、手繪卡通圖畫,然后拍攝了800余張照片,才制作成第一版動畫。然而,她發現在拍攝中出現了構圖不一致等問題,導致動畫速度過快、畫面不穩。為此,該園園長李惠虹提出了建議:“設計要考慮幼兒特點和認知水平,動畫的速度要和朗朗上口的兒歌貼合……”
經過第二版的精心加工,最終制作完成時,已是凌晨一點多,于源卻毫無困意,繼續一遍又一遍地檢查……“對我而言,是累并收獲著。疫情防控期間,孩子們不能入園,我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使他們了解防控方法,做好防護。”
在實驗園,很多教師“不待揚鞭自奮蹄”,主動參與制作原創視頻。青年教師于詩語已錄制了兩期“親子瑜伽”。她巧妙地將瑜伽動作賦予兒童化的名字,“大船拉小船”“大樹和小樹”“小貓變老虎”……朗朗上口,易于掌握,深受幼兒喜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該園結合上級“停課(園)不停育”的工作要求,針對青年教師為主的實際情況開展工作。幾位園領導就如何加強家園聯系、開展健康教育等工作,事無巨細地給予青年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做到“一人一策一案”,使他們能用適宜的方式引領家長科學地安排孩子的一日生活,并幫助他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獲得專業成長,這一切都融入在他們幾百次的微信回復、遠程視頻溝通中。
“從內容創新到技術革命,這既是對團隊應急能力的一次鍛煉,也促進了青年教師職業素養與專業能力的提升。”李惠虹表示,“雖然不能奔赴一線戰‘疫’,但我們可以用愛與責任守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