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備受矚目的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開始運行。據報道,這是由教育部整合國家、有關省市和學校優質教學資源開通的免費平臺,可供各地自主選擇使用。運行首日,截至17日20時,點擊量達800多萬人次。
在商業軟件方面,很多品牌的辦公軟件響應疫情防控需求,擴容在線學習功能供師生免費使用,成為“停課不停學”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事與愿違,很多軟件因此遭到不少學生的一星“好評”。
兩起事件,一莊一諧,但共同反映出“停課不停學”期間傳統課堂教育被迫臨時走向新興在線教育時的不同反響,背后深意頗值得探究。
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頂著“國字號”的頭銜,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由教育部相關負責人重點推介,該平臺由工信部聯合國內領先的技術團隊共同打造,可供5000萬學生同時在線使用。但是開放第一天,累計點擊量僅為800萬人次,考慮到全國2億學生,這個點擊量其實并不算高。商業平臺擁有強大專業的技術手段,為在線教育等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工具和程序,但學生依舊打出了一星評價。
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目前只提供資源,不支持直播,涉及各專題各學段各學科,第一周上線的課程總共才169節,資源量并不豐富。而且作為核心資源的課程學習資源,大多是從過去的一師一優課資源庫里少量選出來的。一師一優課平臺的優點是規模大,缺點是利用率低,因為其同質化嚴重,且過于規范和傳統。云平臺如果不在資源的質和量上有所突破,利用率仍將是個難題。商業平臺提供了先進技術,但沒有提供學習資源,學生在全新的學習環境里,碰上的依舊還是那個熟悉的面孔、不變的內容,這對學生,尤其是低年齡段學生來說,其學習體驗可想而知。
換言之,瓶子是新瓶,美觀漂亮,還挺先進,但是里面裝的“酒”,卻還是舊味道。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前奏,很多教師已經覺察出,無論自己接受與否,這場疫情必然會帶來教育觀念上的改變,一場教學方式、教學思想乃至教育哲學的變革。在線教育、居家學習盡管代替不了傳統課堂教育,但是傳統課堂教育在經歷了此次主動擁抱在線教育之后,也將發生很多積極的改變。
上世紀初期,道爾頓制、文納特卡制和設計教學法引領了世界范圍內的教育革新運動。進入21世紀以來,探究式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創客教育等教學模式正在引發新一輪的教學革命。此次學習方式的被迫變革,正是一個教育創新、教育實驗、教育改革的絕佳競技場,運用身邊的一切條件和資源,本著教育的本質和初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線教育的新樣態期待每一位教師的新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