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期末,這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也是對家長的“大考”。繼家長陪復習陪出“獅吼功”、血壓高、心臟搭支架后,近來,網上的一張照片又火了:一位父親認真地陪孩子復習功課,雙手卻反剪著,原來,他是怕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情急之下打孩子。給娃輔導作業,竟成為影響家庭關系的第一殺手。那么,父母到底該不該陪娃復習功課呢?
家長
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
六年級學生家長 劉文
看到網上那張家長反剪雙手陪娃復習的照片,我特別有感觸。在我看來,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尤其在小學階段,從小比別人慢一步,就會步步慢,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人天生有惰性,小孩更是如此。我陪孩子做作業、復習功課,一方面是想監督孩子,讓他別耽誤時間;另一方面,是希望對學校的學習進度有所了解,幫孩子復習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其實,在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我曾試圖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我也不檢查。事實證明,孩子做作業很糊弄,該記的知識點也沒記住,不但作業本上多了紅叉子,還錯過了周評比、月評比的機會。我馬上意識到,就因為自己偷了這么一點懶,實在得不償失。我很慶幸及時發現這個問題,扭轉了他成績下滑的局面。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看看人家海淀的爸爸、媽媽有多拼,培養出那么多牛娃。咱自己的娃雖不能像“人家的孩子”那樣出色,也不能太差了呀,該陪還得陪。
孩子不會的題全家齊上陣
高一學生家長 章進
看到照片里那位父親反剪雙手陪孩子復習功課,我不禁聯想到我自己。
說心里話,我不想陪孩子復習功課,可架不住兒子作業太多,尤其現在是期末,每天晚上恨不得寫到12點以后。隨便拿一份當日作業表看看,各科加起來有10多項,歷史學案、語文背書、英語閱讀、生物練習冊……樣樣不能落,不幫他一把,實在完不成,何況我們看著他困得提溜當啷的樣子也不落忍。碰到不會做的題,我們一家三口只好齊上陣,再不會做,還得求助手機和電腦。
最要命的是,老師要求在各項作業完成之后簽字!我們做家長的總不能不負責任地胡簽吧?真得挨項檢查完成的情況。白天工作多累我都沒覺得累過,可檢查作業這活兒經常讓我覺得頭都要累炸了。
學生
作業好才有資格評“好學生”
二年級學生 月月
從一年級起,爸爸媽媽經常陪我寫作業,寫完之后再幫我檢查一下。作業全對老師會給“小星星”,一周下來,就可以獲得小獎狀,老師還會發小獎品。一個學期得到獎狀最多的前幾名,就有評選“好學生”的資格。所以,我希望爸爸媽媽幫我輔導作業,這樣,我就有可能被評為“好學生”了。
教師
低年級的孩子可以陪
北京一零一中學石油分校教師 王海玲
作為一名有20年教齡的老師,我認為可以陪孩子寫作業,特別是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但一定要講究“陪”的方法。
如果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玩手機,或者一直盯著孩子做作業,一旦發現孩子有問題,比如字寫錯了,就開始不停地批評、埋怨、責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錯了,說你多少遍了,咋還改不掉”“我小時候可不這樣”……這樣的陪伴,不但對孩子沒有幫助,反而對孩子的學習造成了干擾,讓孩子感覺父母坐在身旁是在“監視”自己,是對自己的不信任,個性較強的孩子會因此對父母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甚至是對抗行為。我覺得,這樣陪娃寫作業,不如不陪伴。
家長陪伴孩子寫作業,要有良好的角色定位,要懂得家長只是陪伴和輔導的角色,作業的主角是孩子自己。家長千萬不要大包大攬,讓孩子覺得作業好像是父母的事情。家長在學生遇到問題之后,不要馬上給出答案,更不要代替孩子寫作業。好的做法是引導孩子理清所學知識和作業題目之間的關聯,培養孩子的思維方式,引導孩子主動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陪伴隨年齡不同而有變化。年齡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家長更多的陪伴。
關鍵詞: 期末陪娃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