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發的《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全面開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立起教授上課、消滅“水課”、取消“清考”等硬規矩,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讓課程優起來、教師強起來、學生忙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對學生來說,“躺”著過大學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嚴進嚴出”將成為大學的新常態。
高校實施“嚴進嚴出”制度是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內在需求,將本科教育和基礎教育有機銜接起來、打破之前“高中階段累死,本科階段閑死”的困局,有力推進本科教育質量進入發展快車道。“嚴進嚴出”制度以學生為中心,聚焦立德樹人和人才培養基本理念,圍繞課程、教師、課堂、制度、教學等高標準、嚴要求實施,將培養更多高質量、有擔當精神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為國家經濟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此外,《實施意見》從理念、方法、實施舉措等方面讓高校的“從嚴治校”有了制度保障,將推動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加快高等學校的內涵建設和教育現代化建設進程。
“嚴進嚴出”制度的積極意義顯而易見,但如何具體實施操作仍然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從全面質量觀的系統角度來看,“嚴進嚴出”絕不僅僅是簡單地在出口環節淘汰差生,用“勒令退學”“轉專業”“本降專”等做法實現這一制度目的,而是要制定并實施貫穿培養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機制。首先,確保課程質量是實施“嚴進嚴出”的重要基礎。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實施意見》已明確要全面加強課程建設,提出要優化重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破除課程千校一面,杜絕必修課因人設課,淘汰“水課”,立起課程建設新標桿等具體措施。其次,加強教學質量是實施“嚴進嚴出”的關鍵環節。好的課堂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主動探索的激情,引導學生立下成長成才的志向,關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是整個人才培養環節的重中之重。因此,鼓勵專家院士上講臺,改革教學方法,杜絕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現象,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忙起來是確保教學質量的基礎。其三,差異化精準管理是實施“嚴進嚴出”的支撐保障。過程管理尤其重要,根據不同類型高校人才培養特點,制定不同類型、不同策略的精準管理辦法,加強過程監控與指導,設立每一學年、學期、期中環節的質量督導機制,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成長與進步。
從實施保障的角度來看,“嚴進嚴出”絕非高校一家之事,涉及政府、社會、家庭等各方的齊心協力。首先,政策機制層面,需要政府制定與“嚴進嚴出”相配套的招生指標分配、資助資金、就業率監測等支撐機制。如果強硬實行“退學”,會影響學校的就業率,進而影響招生和學校的吸引力。其次,考核評價方面,學生學習成果的考核評價標準應分類分層實施,應用型高校和學術型高校在學分選修、實踐能力、思維訓練上應有不同的要求和規定,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加入社會評價機制;同時,逐漸完善考核辦法,建立實時性、過程性評價,重視過程質量,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其三,在法規層面,逐步完善懲戒警示制度,打通學生申訴、第三方仲裁通道,建立從嚴治學的法規機制,讓“嚴進嚴出”在法治軌道上合情合理。
總之,從“嚴進寬出”到“嚴進嚴出”的轉變是高等教育內涵建設非常關鍵的一步,將推進本科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促進高等教育強國夢的實現。在實施層面,“嚴進嚴出”要建立全過程的質量監控機制,在課程、教學、管理層面狠下功夫,分類精準化實施。在支撐保障方面,需要多方協力,建立系列配套政策支撐機制、分層分類的評價考核標準和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確保“嚴進嚴出”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