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多名家長反映:孩子填報志愿時,發現志愿填報網絡系統的登錄密碼錯誤,怎么也登錄不進,無法正常選擇心儀的高中;隨后卻被所在學校江蘇宿遷市沭陽如東中學“指導性要求”填報本校。對此,沭陽縣教育局辦公室人員回應:該縣不存在篡改學生志愿密碼現象,中考志愿填報,會充分尊重家長及學生志愿。
據報道,該校初三年級24個班,幾乎所有學生被通知到學校填報紙質志愿后,只有在第一志愿欄填報該校的情況下,才能順利通過,最后由學校在網上代為錄入,否則志愿表會退回。
《宿遷市2019年中等學校招生工作意見》中,明確志愿填報方式為“實行網上填報”,并要求“考生……每人自己設定密碼……妥善保管密碼……嚴禁強行要求學生統一報考某類學校或本校高中……”而本應由學校傳遞給考生的志愿填報網絡系統登錄密碼,卻被涉事學校以擅改初始密碼的方式截留在手。
考生志愿,絕不應成為學校的志愿。志愿志愿,顧名思義,講究的是自主自愿,填報內容只能以考生及家長商量出的內容為準。即便家長,也只能是提供意見、建議,僅供參考,而不能強行干預志愿填報。學校又豈能在這般關乎考生前途命運、人生走向的重大事項上,擅作主張,替代考生作選擇?
該校之所以強力干預考生志愿填報,無非意在和當地另一所四星級名校沭陽高級中學搶奪優質生源,把尖子生截留在本校。
既然志愿填報規則早經明確“實行網上填報”,該校以擅改初始密碼的方式截留考生密碼,以前置性紙質志愿填報架空網上志愿填報,強行要求考生報考本校,是嚴重侵犯考生自主選擇權,破壞正常招生秩序,制造校際惡性競爭。明目張膽突破紅線,也是在公然挑戰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權威。
尤需一提的是,此舉還蘊含巨大的法律風險。試想,要是考生們在該校裹挾下扎堆填報該校,勢必導致該校錄取分數線水漲船高;而到時若有考生本能考取沭陽高中,又因第一志愿沒填報沭陽高中,最終落得個兩不著邊的落榜結局,誰負責?誰埋單?是考生還是該校?這只會給后續一系列糾紛埋下隱患。
所以,不得不說,該校強加意志于考生,只顧自身利益(“掐尖”有助高考升學率提升,進而便利招生宣傳、收取學費),而無視考生意愿、權益乃至前途命運的做法,是極其自私、不負責任的。據了解,該校在把持考生密碼、強行干預志愿填報問題上,已是屢犯不改。去年6月26日江蘇電視臺就曾報道:當時被該校從志愿填報網絡系統后臺修改志愿的考生,全校有140人;最終沭陽縣教育局十分被動的出面善后,向家長承諾:考生志愿以其本人簽字確認為準。而今年該校又老調重彈,故伎重演。
該縣教育局連調查都沒調查,就矢口否認,回應“該縣不存在篡改學生志愿密碼現象”。若是并無其事,何來考生及其家長質疑不斷,群情洶洶?既然有反饋,該局首先就該履職介入調查,一經查實,責令該校歸還考生密碼,恢復志愿網上自主填報,并就該校截留、把持考生密碼,干預考生志愿填報,破壞招生規則的行為,進行嚴肅問責。也只有問責到相關責任人員有痛感,能夠長記性的程度,才能避免同樣的錯誤犯了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