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篇題為《西安小升初“面談”開始裸奔?鐵一中濱河學校說我娃“品德修養”0分》的文章在網上傳播,文章以一個家長自述的口吻,講述了她的孩子在小升初面談中品德修養得0分的經歷。孩子在小學階段一直是“三好學生”,還擔任著班干部,很讓父母感到自豪,但是在參加陜西西安鐵一中濱河學校小升初面談時,品德修養一項竟然得了0分。該文傳播之后,有多位家長留言稱自己的孩子在西安鐵一中濱河學校小升初面談中,品德修養一項為0分。
品德修養為0分,給人的直觀感受就是品德相當惡劣、不堪,所以連參加面談的考生在被家長問及考分的時候,都感覺到有說不出口的恥辱。對于即將進入中學的孩子及其父母來說,得到這樣的一個評價,內心感受可想而之。它甚至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很深的心理傷害。
輿情發酵之后,涉事學校負責人告訴記者,經調取監控錄像,品德修養得零分的學生均沒有答題,零分是面談時的答題得分,并非評價孩子的道德差勁。總算是虛驚一場,但是這個打分方式著實值得討論。有網友就說,沒有回答,成績應該打“無”,而不是“0”。尤其是,簡單粗暴的公布這樣一個分數,卻沒有給家長一個基本的解釋,哪個孩子,哪個家長能夠接受。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應該是充滿溫情、關懷的地方。去年清華大學自主招生考試結束之后,對于“暫時止步的同學”,清華招辦發出一封信,暖心約定“清華園的大門永遠向你敞開”,贏得了網上網下一致好評。給失敗者安慰與鼓勵,是一些名校招生工作結束之后展現教育關懷的必答題。給孩子品德修養打0分與這些溫情默默的勸慰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這件事情也反映出,一些學校尤其是民辦學校忽視學生和家長的感受,缺少基本的教育溫度和關懷。
近年來,西安教育“民強公弱”問題比較突出,民辦學校備受追捧。早前,西安市教育局公布了2019年西安民辦學校“小升初”各校報名人數。今年西安市47所民辦初中共計劃招生26160人,全市共成功報名學生合計57944人。報名人數最多的學校為西安鐵一中濱河學校,該校計劃招生1350人,報名人數達到了5332人,錄取率約為25.3%。而西安一系列的“搶人”政策,吸引很多外來人口落戶。新增戶籍人口數以十萬計,也進一步加劇了當地教育資源緊缺。正是因為存在教育資源緊缺、“公弱民強”的情況,才會有民辦學校的備受追捧,錄取率畸高。一些民辦學校因此在禁止考試選拔生源的情況下,采取面談的方式來遴選學生。
出現給學生品德修養打0分這樣一個輿情,也給當地政府提了一個醒,那就是在千方百計“搶人”的同時,更要著力化解教育資源緊缺的問題,加大教育投入,擴大教育公共服務的供給,推進教育均衡,從而緩解擇校熱。而民辦學校在重視教育質量、重視升學成績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了教育理念、教育情懷的提升。而這些,往往就體現在一些細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