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為少年兒童而舉辦的活動讓人目不暇接。這其中,1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孤殘兒童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在北京參加的一場“兒童節親子嘉年華”主題體驗活動讓人感慨。這個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美團共同發起的“兒童優先,守護起點”公益行動,是中國兒童發展論壇的項目之一,旨在提醒人們所謂“兒童優先”的良好設計,應該覆蓋至全部兒童。
“兒童優先,守護起點”,既將兒童置于特殊的被保護者地位,同時又將這種權利置于平等的基礎之上。因為只有這樣,兒童的權利才不會成為部分兒童的特殊權利,才會使兒童權利的落實成為社會不公正的斷點以及社會公正的起點。在當下中國,“兒童優先”的理念相對容易被接受,而作為社會公正“起點”的兒童權利平等,則囿于各種觀念以及物質條件的限制容易被忽視乃至被無視。因此,中國兒童發展論壇將“兒童優先,守護起點”的公益行動作為論壇項目之一,也恰應和了未來中國兒童權利發展的努力重點。
兒童受重視的程度,體現了文明發展的水平。兒童之所以是未來的希望,就是因為時間的不可逆性,使得人們只能將當下來不及做或完成不了的改進不足、提升文明等希望寄托在兒童身上。在此,文明理念以及是非觀念的傳承變得十分重要。此所謂傳承,也并非只是說教,而是努力營造一個讓兒童感受得到的符合文明本意和社會善意的客觀環境。在社會流動性增大的現實中,處在轉型期的中國,確實產生了一些特殊的問題,如留守兒童、流動兒童數量龐大等。但是,比之以往,中國發展的成就也有更多條件讓兒童的權利得以落實,有更多的條件使兒童的權利更加平等。
最近幾年,不止美團親子和美團公益組織的上述活動,一些用工來源以流動性人員為主的企業,多有為企業員工的孩子舉辦的公益活動。在夏天,一些企業撥出專款,將員工孩子接到員工工作所在地組織活動;在年節,一些企業派出人員,不遠千里上門慰問員工孩子及家人……這些公益活動,不僅是企業安定員工心理所為,也是體現社會對兒童的關愛之舉,是企業擔負其社會責任的體現。這種公益活動,已經成為落實兒童權利的重要部分,應該多多益善。
“兒童優先,守護起點”,就是要讓兒童在其人生的初始階段能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善意。童年是人生的起步階段,是認知事物、認識世界的開始。如何度過童年生活,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其童年以后的生活。“幸運的人生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童年的起點,對一個人的社會化路徑有著決定性意義;其社會化的過程,又決定了其與社會的互動過程及其方式。如果一個從童年起就時時感受到社會關愛和善意的人,并不必然以愛和善來回報社會的話,那么,一個從童年起就沒有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善意的人,就一定不會以愛和善來回報社會。
因此,成人在為兒童設定其人身初始階段的權利并落實這些權利時,實是為文明設計未來、為未來自己人生的最后階段規劃生存環境。因此,盡可能地利用文明發展的成果,盡可能地將經濟發展成果應用于兒童身上,這樣的社會才會有預期良好的未來。“兒童優先,守護起點”的意義就在于,讓兒童得到平等的關愛,讓所有兒童都能感受到社會的善意,實際上是為社會的進步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