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起,云南省昆明市實行小學招生入學新政,探索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的路徑。
近年來,民辦學校掐尖、公辦學校保底的招生現狀令人深思。究其原因,主要是公辦學校擇校空間被政策壓縮,家長轉而選擇民辦學校。
民辦學校雖然收費高,但持續受到家長的追捧。今年,全國多個城市民辦學校的學費“漲”聲一片,普通工薪階層的家長苦不堪言卻又趨之若鶩,這是為什么?一言以蔽之,是家長對優質教育的渴望所致,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享受到有質量的教育。
按常理說,公辦學校有諸多辦學優勢,但在與民辦學校競爭中,有些公辦學校為何處于下風?原因主要是有的公辦學校長期滿足現狀、不思進取,失去了辦學優勢與競爭力。民辦學校快速發展,辦學優勢逐步凸顯出來,成為具有優質生源、優秀師資、精良辦學環境、精湛教學質量的名校。因此,家長為孩子選擇民辦學校就不難理解了。
“公民同招”是一步好棋,掐斷了民辦學校的“掐尖路”,優質生源不再由民辦學校獨享,而是由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享,這表明民辦學校將失去“生源質量”優勢。
但是在我看來,實行“公民同招”政策后,雖然民辦學校失去了生源優勢,但只要民辦學校的其他優勢還在,民校熱就難以降溫。也就是說,“公民同招”雖然是好招,但并非是給民辦學校熱降溫的有效“退燒藥”。
單純靠政策 “堵”,阻擋不了家長追捧優質民辦學校的步伐。我認為,給民辦學校熱降溫的“退燒藥”是公辦學校的提效增質。也就是說,那些安于現狀的公辦學校要從“溫水”里跳出來,在提效增質上做文章,做強優勢,扭轉劣勢,提高辦學水平,用過硬的教學質量贏得家長和社會的信賴。
公辦學校“提效增質”,“優”是前提,“改”是關鍵。
一方面,要對教育資源進行優化。整體而言,某些公辦學校的教育資源比民辦學校可能略遜一籌。提高競爭力,公辦學校首先要對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改善辦學條件,凈化育人環境,優化教師隊伍。
另一方面,要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改則進,不改則退。教學質量的增長點在課堂,只有對課堂教學進行深入改革,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校教學質量。
在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等方面,如果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不分伯仲,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就不會“唯貴至上”,會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理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