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行動方案》日前發布。方案提出,2019年全面實施公辦幼兒園生均撥款制度,同時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建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補助機制,支持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持續健康發展。到2020年,全省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占比將達5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占比達80%以上。
保障學齡前兒童“能入園”,是一項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涉及千家萬戶,必須全力以赴保障好。我省不同地區間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學前教育發展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現象。為了縮小區域、城鄉之間的差距,近年來廣東各地加大了對幼兒園建設的力度,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不斷提升。據省教育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底,我省學前教育三年在園幼兒441萬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109.08%,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覆蓋率達73.58%。
考慮到增量因素,保障“能入園”仍需不斷努力。隨著“二孩”成長,入園需求將不斷增長。據估計,到2018年底學前教育三年在園幼兒達到461萬人,到2019年底達到498萬人,到2020年達到519萬人,學前教育每年要增加20萬個學位。此外,廣東還有數以千萬的非戶籍常住人口,為保障他們的孩子入園,所需學位將更多。到2020年所剩時間不多,幼兒園建設要快馬加鞭,才能托得住底。
時間緊、任務重,一切有利于普惠性幼兒園發展的策略都值得探索。譬如,加大投資力度,并采取多種形式(如老城區通過中學外遷方式,給公辦幼兒園騰地方),增加公辦幼兒園數量;完善幼兒園審批制度,公開幼兒園辦園標準和指引,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幼兒園;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對新建、擴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應按照政策在立項、報建、審批和驗收等方面開綠燈;通過購買服務、綜合獎補、減免租金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
“能入園”已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入好園”才是廣大家長的期盼與向往,這從優質幼兒園“一位難求”中不難看出。“上好學”要求學前教育的眼光,要從單純的數量增加逐步轉到質量提升上來,通過提質增效滿足家長對幼兒園品質的追求。沒有好的幼兒園教師,便沒有好的學前教育。幼兒園提質,首先應著眼于人才保障。揆諸現實,公辦幼兒園編制教師不足、普惠性幼兒園教師資質不高、農村幼兒園師資短缺是一個普遍現象。同時,由于幼兒園教師勞動強度大、待遇相對偏低,流失現象也較為嚴重。辦好幼兒園,首先要提高教師待遇,改善教育工作環境,讓優秀人才進得來、留得住,學前教育才能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其次,幼兒園提質應著力于特色辦園,以特色求發展、以品質贏信任。隨著社會進步,偏重于“帶孩子”的傳統學前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需求,只有更新幼兒園辦學理念,沿著特色化發展之路前行,才能跨過同質競爭泥沼,走出屬于自己的天地。如廣州市示范性幼兒園——荔灣區廣雅幼兒園,其特色在于,以其豐富的傳統文化底蘊為依托,在園所內營造出濃厚的西關傳統文化氛圍,讓孩子們在感受傳統文化熏陶的同時也領略到環境中和諧統一的美,就很有吸引力。
讓孩子“能入園”“入好園”,實現“幼有所育”,要求各級政府加大對學齡前教育的投入,要求全社會都來關心兒童的發展和成長,通力合作,共襄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