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龍頭基隆股份(601012.SH)近期遇到了不小的麻煩,也引起了部分投資者的擔憂,此次事件對基隆股份及光伏行業的影響有多大?
11月3日,隆基股份公告稱,自2021年10月28日至2021年11月3日,美國海關依據暫扣令(WRO)對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美國子公司出口到美國的共計40.31MW組件產品進行了扣留,本批貨物約占公司2020年度出口美國銷量的1.59%。
不過公司稱,對美國市場的發貨仍在正常進行,以滿足美國客戶的訂單需求。美國海關的暫扣令(WRO)暫未對公司的經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將持續關注和評估暫扣令對公司美國出貨的影響。
11月4日,隆基股份公告稱收到荷蘭法警正式送達的跨境臨時禁令。該禁令源于隆基股份與韓華自2019年開始的一場專利糾紛,隆基股份稱對此次判決表示質疑,將根據相關法律立即提起上訴。
11月3日-5日,基隆股份遭到北向資金的拋售,三日累計凈賣出高達30.49億元。
第一財經從相關廠商負責人處了解情況。負責人表示,制裁的影響是有,但是并不嚴重。今年以來硅料價格大漲超200%,導致下游成本壓力增加,目前組件現貨價格基本達到2元/W以上,較年初漲超20%?!巴摂祿﨑atayes!”相關數據也顯示,光伏經理人指數(SMI)的電池組件部分近一周明顯上漲,漲幅達3.24%。
高成本影響了組件的生產效率,當前組件生產率僅為50%左右,由于國內市場空缺較大,有些企業也無暇顧及海外出口份額。
上述負責人還稱,與海外相比,國內的組件成本仍較低,對海外光伏企業的吸引力還在,這次事件對整個國內組件企業的影響有限。
事實上,2021年8月,晶科能源、阿特斯、天合光能等光伏制造商的組件也有被美國海關扣留的情況,有了前車之鑒,隆基股份事先已有所準備。
11月3日,隆基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的銷售區域布局全球,不會對美國單一市場產生重大依賴。公司已建立了相關產品的追溯性管理措施和工作流程,能夠提供相關產品的可追溯證據,以證明本次美國海關暫扣組件產品所采用的硅原料符合美國政府的監管要求。
組件行業下游應用廣泛,BIPV、BAPV、光伏制氫等環節均有涉及,2B與2C屬性兼具,對銷售和管理能力要求較高,行業易守難攻。因此,整個行業格局也相對穩定,2020年CR5超60%。
身為組件行業龍頭,隆基股份2021年上半年組件出貨17GW,市占率24%。公司產品加速迭代,在組件環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已連續五年獲得全球領先的第三方光伏實驗室PVEL的最佳表現認證。
而伴隨光伏新增裝機量的增加,預計未來公司市占率可達30%。
文章作者
李泓霖
打開第一財經APP,閱讀體驗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