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進博會上開飛機嗎?”
作為全球第一批承諾參加首屆進博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并連續第四次亮相的企業之一,美國霍尼韋爾公司的工作人員早在11月2日就在朋友圈里發出了邀請,吊足了觀眾興致。
11月3日,第四屆進博會開幕前夕,霍尼韋爾展臺上的飛行模擬器圍著四位工程師,做著最后的安裝調試。這臺將首次在中國展會上高調展出的飛行模擬器,占地17.5平方米,自10月28日開始進場組裝,經過幾十個軟件的調試,將確保在展期間供參觀者通過實際操作順利體驗飛機的通信、降落、滑行,享受飛行的感覺。
這樣獨特的體驗,只是這場全球矚目的盛會上,大量全球新品集中首發和“最高”、“最大”、“最快”等技術帶給人們的一個縮影。
在年年舉辦、“越辦越好”的進博會上,不管是參展企業數量還是國別數,以及新品首發數量,都在持續創下新高。對于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而言,這個回頭率超過80%的盛大舞臺,被跨國而來的他們視為發現商機深化合作的世界級平臺,也憑借實實在在的機遇和不斷釋放的溢出效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新朋友。
重視“進博機遇”
“我們非常重視進博機遇。”作為進博會的老朋友,霍尼韋爾公司全球高增長地區總裁沙恩·泰德賈拉蒂(中文名沈達理)表示,在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時代背景下,進博會的意義更加彰顯,參加這一盛會對他們而言至關重要。今年霍尼韋爾展臺面積比去年增加兩倍以上,充分展示公司進一步把握“進博機遇”的信心與決心。
同樣是進博會的老面孔,ABB從首屆開始連續參展并已緊握第五屆的入場券。ABB(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康亮認為,通過進博會,ABB更好地傾聽市場聲音、了解行業動向,從而更緊密地貼近客戶需求,研發更多服務于中國市場的創新技術。過去三年,ABB在進博會的舞臺累計展示了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領域的130多項創新產品與前沿技術,發布了多款新產品和數字化解決方案,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個政府代表團,并與近70家客戶簽署合作協議以推動聯合創新。
美國杜邦也是進博會的老朋友。杜邦中國總經理兼財務總監陳新告訴第一財經,多年的參展顯示,進博會為上百家5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提供了一個向中國和全球自我展示的平臺。
來自德國的勃林格殷格翰(BI)今年連續第三年參加進博會,將帶來4個首發和首秀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勃林格殷格翰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齊飛表示,連續三年參加進博會,體現了BI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和長期承諾,“我們對中國市場抱有堅定信念,對上海提升生物醫藥產業的新戰略規劃感到振奮”。
去年是鄧白氏第一次參與進博會,首秀后與多家政府機構和企業陸續達成多方面的合作。于是,鄧白氏又提前確定了今明兩年連續參加進博會,并把展臺面積進一步擴大。在鄧白氏中國區總裁吳廣宇看來,連續幾屆進博會的成功召開充分展示了中國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體系、營造多元包容營商環境的決心。鄧白氏計劃繼續以中國市場需求為核心,將全球能力與本土創新相結合,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參加過進博會但在去年缺席的路威酩軒集團,也將帶著豐富的新品重返今年的進博會。路威酩軒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吳越此前告訴第一財經,雖然集團不一定每年都參展,但參與進博會是集團看好中國在全球疫情下發揮經濟復蘇帶頭作用以及持續開放市場的一種姿態。在中國這個持續發展和開放的市場,“天天都是進博會,處處都是進博會”,集團正在投入越來越開放的中國市場,以更好地服務中國消費者。
從最初的198平方米,到今年超過800平方米的展臺,進博會“一屆都沒落下”的德國深度清潔專家卡赫不斷擴大參展面積。卡赫中華區總裁唐曉東表示,進博會對于卡赫來說至關重要,是卡赫在華發展和對外展示最重要的平臺。2020年,卡赫的中國市場業務同比實現了40%的增長。卡赫中國集團逆勢突破了人民幣30億元的銷售規模,出口和國內市場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除了不計其數的老朋友,“進博機遇”也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新朋友。
旗下擁有多個全球手表品牌的冠城鐘表珠寶集團,就是進博會的新朋友。公司執行董事助理溫迪世告訴第一財經:“過去幾年,我們看到了中國消費者對于高端消費品的強烈需求,國際大品牌也都對參加進博會表現出很強的意愿。所以在去年參觀完現場后,就立刻決定今年一定要參展。”今年,他們一口氣申請了近300平方米的展位,希望推出旗下五大品牌。
日本化妝品企業集團高絲同樣是進博會的新面孔。高絲中國總經理筱原和行對第一財經表示,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是全球最快的,中國市場在公司全球的占比也明顯提高。視中國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他們,近年來加大了對華投資力度。雖然是第一次參展,但他們今年“大方”地申請了500平方米的展位,“去年參觀時看到其他國際品牌的展位都是很大面積,我們也不能落后”。
筱原和行認為,參加進博會不僅能吸引中國消費者關注,還將讓全球市場矚目,因此他們也計劃利用直播等方式,“不僅通過進博會對中國進行傳播,還要對全球進行品牌宣傳”。
在10月28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總結稱,今年企業展的展覽規模更大,國別結構更好;展商質量更優,展示水平更高;展區設置更前沿,專業化程度更高。
“本屆進博會企業展,各個國家和地區企業的參展意愿都比較強烈。”孫成海說,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回頭率超過80%,參展數量超過上屆。全球三大拍賣行、三大時尚高端消費品集團、四大糧商、十大汽車集團、十大工業電氣企業、十大醫療器械企業、十大化妝品企業等悉數參展,預計將有大量的新品首發。展臺特裝比例連續三年提升,達到96%。
溢出效應不斷釋放
除了巨大的進博機遇,吸引回頭客和新朋友的,還有持續釋放的溢出效應。
從“展品變商品,商品變爆品”,從“參展商到投資商”,不管是已在華深耕多年的跨國企業,還是初來乍到想要分享中國機遇的中小企業,都在借助進博會的“東風”,加速實現著他們的“中國夢”。
在第三屆進博會上亮相的雪花秀品牌人參系列新品“時光雙瓶”就成為了線上賣斷貨的“爆款”。該品牌在去年“雙十一”預售10分鐘即破億,13小時超前一年“雙十一”成績。在他們看來,三年參展進博會的經歷,猶如一劑劑“催化劑”,幫助他們迅速打開了中國市場。
自2019年第一次參加進博會后,BI就啟動了一個把中國全面納入全球早期臨床開發的項目——“中國關鍵”(ChinaKey)項目。這意味著,在創新藥物獲批注冊時間點上,中國將與歐美同步,甚至早于歐美獲批。到目前為止,勃林格殷格翰仍是在華跨國藥企中唯一做到中國全面參與全球早期臨床研究項目的公司。
高齊飛表示,BI在今年進博會上重點展示的兩款新藥或新適應證,都得益于“中國關鍵項目”的加速推進。在今年的進博會上,他們將展示其生物制藥合同生產(CDMO)的最新成果。
唐曉東此前告訴第一財經,受益于進博會,中國是卡赫在全球范圍內業務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已在中國設立了銷售總部和制造總部“雙總部”的卡赫,在2020年增資了1.5億元人民幣,投資新建了全自動洗車設備的生產基地,接下來還考慮在中國設立公司的研發總部。
“以前主要是借中國制造向全球輸出產品,現在中國的互聯技術在全球領先,因此希望通過中國研發來反哺全球市場。”他這樣說。
連續四屆參展的全球最大電動叉車制造商的德國永恒力近年來收獲了細分市場份額翻倍的業績和顯著增強的品牌知名度。永恒力亞太市場總監鮑文彥告訴第一財經,通過進博會的展示,永恒力的明星產品窄巷道叉車近幾年在中國的訂單成績優異,市場占有率幾乎接近于每兩臺訂單中就有一臺是永恒力的產品。
溫迪世表示,在全球疫情的沖擊下,他們見證了中國消費市場的強勁反彈,也讓他們在2020年收獲了與疫情前持平的營收。希望參展后,公司旗下的依波路在華營業額將會有50%以上的增長;對于剛剛入駐中國的奢華品牌昆侖而言,則希望借助進博會打穩基礎,尋求機遇打開更大的市場。
作為進博會常年交易服務平臺,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內在這個秋天迎來了密集的“簽約潮”。綠地貿易港(虹橋)國際貿易公共服務平臺在9月正式發布。綠地集團總裁助理、貿易港集團總經理薛迎杰表示,該平臺自近期試運行以來,通過貿易撮合實現烏茲別克斯坦甜瓜中國首發,幫助斯里蘭卡客商投資開業中國首店,促成愛爾蘭國家館貿易訂單落地,依托產業鏈服務助力新品首發、首店落戶及貿易放大。
不斷落地的訂單,離不開中國市場上擁有強大購買力的采購商們。
孫成海在上述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報名的采購商購買力強,年進口額1億美元以上的超過1200家。從行業來源看,專業觀眾來自國民經濟各行業,其中制造業、批發零售業較多,占比均接近30%,與進博會展區行業設置匹配度較高。
此外,在中國“雙碳”目標的背景下,今年展出的產品、技術和服務也更強調綠色和低碳,甚至出現了大量“零碳”新品。
比如,悍馬超級電動皮卡“全球首發”,最新款氫能源超級賽車“亞洲首秀”,全球首臺零碳排放氫動力鍋爐亮相,以及新一代折疊車頂系統、汽車無線充電技術等“中國首發”等等,都將鎖定“低碳”這一熱門詞,在本屆進博會上集中展出。杜邦也將在今年集中展示智慧時代的低碳發展和全域保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