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林茂/攝
為了更好促進種業對外開放,讓國內企業更多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10月19日,由海淀區政府與中國種子貿易協會聯合承辦的首屆中國北京國際種業論壇在北京園博園舉辦。本次論壇以“創新驅動發展,合作實現共贏”為主題,呈現三大亮點,包括以國際化視野聚焦種業創新,邀請重量級嘉賓共話種業合作及線上線下結合進行廣泛傳播。
海淀區種業資源稟賦良好
海淀區高度重視種業發展,區內種業資源稟賦良好,創新基礎扎實。國家種質資源庫坐落于此,種質資源豐富。京研益農、金色農華等種業龍頭企業帶頭,示范效應顯著。百余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匯聚,承擔全國種業創新研究及世界種業科技領域重點科研項目,科研實力雄厚。
本次論壇著眼于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旨在通過宣傳最新政策信息、搭建溝通交流平臺、促進科企合作創新,推動本土企業更大程度地對外開放,從業人員更廣范圍地了解政策,從而加強種質資源國際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拓寬北京種業的發展與格局,探索種業國際化發展道路,增強中國種業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使中國種業更加融入世界,走向全球。
凝聚種業發展智慧
論壇圍繞種業政策創新與保障、種質資源開發與利用、前沿技術應用與監管、種業知識產權保護與維權、國際貿易與合作、企業創新與發展等內容,報告嘉賓現場做了十余場主旨發言,為觀眾呈上了一席品類豐盛的種業知識盛宴。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作為全國首家知識產權審判專門法院,管轄著北京市轄區內的涉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以及全國范圍內涉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授權、確權行政案件,是全國知識產權案件類型最多的知識產權專門審判機構。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為種業創新發展提供司法保障,是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依法履行審判職能、推動北京種業之都建設的重要任務。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杜長輝在論壇上表示,針對植物新品種民事案件呈現的侵權行為多樣性、涉案市場領域廣泛性、品種權權利沖突頻發性、技術事實復雜性等特點,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探索建立院士領航的種業知識產權保護高端智庫,結合技術調查官、專家輔助人、技術鑒定、專家陪審員等多維技術輔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多元技術事實查明機制;積極適用證據規則,規范相關標準和流程,加大財產保全、證據保全、現場勘驗、鑒定等程序措施實施力度;以知識產權市場價值為指引,探索精細化、科學化的損害賠償認定機制;加強裁判規則的提煉和總結,統一法律適用和裁判尺度,強化行業指引。
此外,論壇還設置了創新之路上的挑戰和機遇以及如何成功破局兩個議題,互動討論環節氣氛熱烈。參與嘉賓積極發言,從多個角度闡述意見建議,在信息碰撞、頭腦風暴的過程中,實現了“1+1>2”的效果,為盡快突破“卡脖子”問題,實現種業振興提供了豐厚的智慧儲備。
通力促進種業創新
活動現場,大北農等多家企業分享了創新與國際合作的成功經驗,并表達了走出國門,拓展國際業務的強烈意愿。巴斯夫亞太區也介紹了本公司在中國業務的未來前景。本次論壇,通過促進國內外企業、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進一步加速種業創新技術落地轉化,助力北京建設種業之都,有力推進“北京的種業大會”向“中國的種業大會”目標的實現。
“本次論壇充分集結了海淀區科研院校的強大力量與中國種子貿易協會的國際資源,活動的成功舉辦將有助于營造良好種業創新環境,進一步促進國內外企業合作,為實現互利共贏搭建良好平臺。”活動承辦方海淀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向敬陽介紹道。(記者 葉林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