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10月19日電 美國僑報網報道,2020年8月,臺灣餐廳Yumpling開設了第一家實體店。當時因為新冠疫情,室內用餐仍然被禁止。出乎意料的是,這家開在皇后區長島市的店面開張三小時后,食物就全部售罄。大量亞裔在這里排上長隊,等待購買牛肉面和豬肉餃子。
據《紐約時報》報道,雖然疫情帶來的挑戰很嚴峻,但是自2020年3月以來,至少有15家亞裔企業在長島市開業。
坐落在皇后區的長島是紐約人口結構變化的縮影:迅速增長的亞裔人口已經成為增長最快的族裔群體。
紐約人口普查局8月份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紐約人口出乎意料地增長了7.7%。這一現象顛覆了人口統計學家關于該市人口正在萎縮的預測,而其背后的推動因素就是亞裔人口的迅速增加。人口普查數據還顯示,紐約市的社區中,長島的亞裔居民增加最快,自2010年以來增加了5倍。長島近1.1萬亞裔居民占總人口的34%。
從布碌侖的賓臣墟(Bensonhurst)到布朗士的帕克切斯特(Parkchester),亞裔居民的激增改變了很多社區,并且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重塑紐約的住房市場、小企業乃至政治代表。今年6月,創紀錄的6位亞裔候選人贏得市議會民主黨初選,其中就包括長島市的席位。
自2010年以來,紐約市的亞裔人口增加了逾34.5萬,占全市人口的15.6%,超過紐約市過去十年時間里總人口增長的一半。另外,亞裔還是全市五大行政區中人口增長的唯一族群。
近年來,長島從一個不斷擴張的工業區,演變成了豪華公寓的海洋。這里人口的增長部分要歸因于來自中韓的留學生,他們與在曼哈頓華埠生活了幾十年的亞裔有很大的區別,后者則是現在推動布碌侖南部華埠人口增長的一大原因。
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長島的亞裔居民中,最大的三個族裔群體是華人、日本人和韓國人。
長島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亞裔移民,他們希望在一個安靜的海濱社區孕育自己年輕的家庭。而這些家庭的涌入導致學校短缺的問題愈發嚴重,教育也因此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當地企業也在努力改變自己,以滿足不斷變化的人口結構的需求。在杰克遜大道(Jackson Avenue)這條主要的商業走廊上,幾家空置的店面上掛著廣告牌,其中包括名為敦煌的中式拉面店、韓國面包連鎖店巴黎貝甜以及壽司店Mito。
這些企業的很多老板都是年輕的移民。比如27歲的尼格爾·黃(Nigel Huang),他在自己所住公寓的一樓開了一家奶茶店。他在中國長大,來到美國上大學,之后定居下來。他說,自己過去和朋友經常會訂購來自法拉盛的中餐外賣,但是往往要等上2個小時,這讓他注意到這個社區對亞洲餐飲的需求。
不過,這個地區亞裔人口的激增并不僅僅是一個向上流動的故事,同時也能反映出紐約市亞裔之間巨大的經濟差距。
比如在長島的另一個地區,也就是美國最大的公共建筑群Queensbridge Houses內,亞裔人口也在激增。最近的一份法庭文件顯示,亞裔占該建筑群租戶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