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變化,通常是一個國家發展建設的寫照。當下的科技水平使得城市產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第五屆北京紀實影像周將舉辦多種活動,圍繞城市的變化更迭,承載著描摹歷史的重任,以影像記錄城市的成長變遷歷程,講述城市里那些精彩的故事,用真實呈現不同區域的文化特點和發展印記。
“城市印紀” 尋找城市中令人留戀的記憶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新中國成立72周年,我們不僅全面邁進了小康社會,改革開放也走過了43年歷程。回望來時路,被譽為“國家相冊”的紀錄片,始終堅守著那一份初心,用真實的影像,為我們講述著一路上的點滴故事,呈現著城市的變化發展歷程。
有人說,以城市為講述主體的“城市形象片”是展現一座城市文化特色的“視覺名片”,是對外展現城市氣質、宣揚城市美好形象最直觀、最有效的重要方式。優質的城市形象片不僅可以鞏固城市獨特的人文底蘊、融合城市發展理念、準確表達城市差異化定位,同時也是城市進行對外品牌宣傳和品牌建設的有力手段,在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乃至國家形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此,第五屆北京紀實影像周重磅推出“城市印紀”城市形象片征集大賽,調動網民力量,通過影像眾籌的方式,打造城市影像名片,構建“城市形象宣傳共同體”。活動舉辦期間,主辦方將通過互聯網平臺、短視頻媒介、以及黨政新媒體,面向全社會征集并評選城市形象片,力圖構建中國城市文化全球傳播體系,為中國城市提供展現美好面貌的舞臺。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地域特色更是鐘鳴鼎秀、九州八極,地大物博的錦繡山河,值得通過不同的視角展現不一樣的“印紀”變化。“城市印紀”活動,就是希望透過這些令人留戀的生活片段,展現不同城市的幸福風貌,錦繡山河,留住那些值得回憶的開心時刻,通過不同的視角,記錄下城市的美麗與內涵。
第五屆北京紀實影像周“城市印記”城市形象片(短視頻)征集活動海報
不同的城市,總有著不一樣的文化特點,“城市印紀”活動不僅能通過宣傳城市特色、探討歷史文化推動各地城市文化建設和人文精神建設,還能通過展現城市美好形象增大城市影響。
從黑白到彩色 老照片、紀錄片帶我們重溫城市記憶
從1900年到2021年,作為五朝古都的北京城證了歷史的沉浮、時代的變遷。本屆紀實影像周特別設置了以“定格時代記憶 見證歲月變遷”為主題的“百年京城”老照片展。
故宮(資料圖)
從黑白到彩色的靜態紀實影像帶領我們穿越百年,感受一個世紀以來北京大到城市建設發展、小到人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變化,見證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建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展覽內容涵蓋人物肖像、市井生活、風物景觀、城市建筑等多種題材,全面映照出北京城時代發展的印記。
就像第四屆北京紀實影像周獲得一等獎的提案《一路百年》,以1路公交車這一百年來的發展變化襯托北京城市發展的歲序更迭,從而展現我們國家從苦難走向輝煌的發展歷程。1路公交車不僅見證了北京的歷史變遷,還充當著我們國家宏偉藍圖的縮影。
“百年百姓”——用影像觸摸中國百姓的百年記憶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來,中國社會從凋敝到復興,從封閉到開放,從貧弱到富裕,從落后到自信,其間變革,波瀾壯闊。本屆紀實影像周特別推出“百年·百姓——中國百姓生活影像大展(1921-2021)”,旨在從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生產生活入手,多方位立體展示百年中國翻天覆地的偉大變革,反映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王府井大街時裝表演照片資料 攝于1989年
展覽主題“百年·百姓”以貼近民生的小切口展現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大主題,適合攝影藝術“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表達方式。展覽思路幾經周折變化,最終形成點、線、面相互映照,觀看與互動相輔相成的展覽結構。通過點的對比,見微知著,反映中國共產黨創建百年來社會風貌和人民生活的巨大變遷;通過線的流動,讓影像匯集成一首時光的歌,婉轉之間,帶人們感受時代的波瀾;通過面的鋪陳,讓每一個家庭成為中國社會百年進步最溫暖的注腳。
與vlogger同游老字號 探尋北京的城市文化
北京孕育和形成了多元燦爛的北京文化。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自古以來北京文化就具有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特性,并在“北京精神”中的“包容”“厚德”中得到了體現。北京紀實影像周將邀請網紅博主一起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探訪充滿歷史氣息的老字號、老建筑或是老風俗,找尋北京擁有現代氣息的建筑坐標。
通過這座充滿歷史遺跡和文化底蘊的古都,展現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刻畫現代北京的經濟發展增長勢頭。
紀實影像的鏡頭,穿越了時空的束縛,記錄下了屬于城市獨特的發展印記,刻畫了一個蒸蒸日上的中國,一個正在向第二個百年計劃大步前進的進步中的中國。北京紀實影像周將攜手動態影像和靜態圖像,帶領觀眾領略不同城市文化的風土人情。
2021年10月18日-10月24日,讓我們相約第五屆北京紀實影像周,在紀實影像中,追尋城市發展變遷的足跡,尋找我們心中的魅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