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楊晨 劉秋鳳
國旗飄動,人來人往,家家戶戶陸續傳來飯菜香,10月14日,位于四川天府新區萬安街道的這個小區像過去的每一天一樣,充滿下午時分的忙碌和熱鬧。
而與往常又有所不同的是,這一天,許許多多的手機、電視機,都傳來直播的聲音——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見面會正在酒泉進行。
這一幕,對于小區中最普通的一戶人家來講,又格外特別——航天員葉光富的母親劉紹林就住在這里,此時此刻,在這個不大卻溫馨的家里,劉紹林和女兒葉亞丹以及家里的至親坐在電視機前,看著葉光富從容答記者問,親人們舉著手機拍攝電視機畫面,微微抖動的手機屏幕,讓激動和自豪溢于言表。
記者走進這家,主人像最普通的萬安家庭一樣,周到熱情,茶幾上擺放著糖果、瓜子和葡萄,多張全家福在電視柜上訴說年輪,有客人來,一杯滾燙的熱茶馬上端到手上,而與普通家庭又有所不同的是,家里四處擺放著火箭和飛船模型,時鐘下面,“光榮之家”的牌子格外醒目,兩面國旗插在儲物柜上——這家的兒子,與浩瀚星球和航天事業密不可分。
葉光富的姐姐葉亞丹對于往事記憶猶新。她告訴記者,出生于1980年的弟弟6歲上了家附近的一所鄉村小學,那時,全家住在農村,父親早逝,是柔弱而堅強的母親一力承擔起家里的農活和撫養兒女的重任。堅強和堅持,是母親用行動教會自己和弟弟的人生功課。
每到農忙,左鄰右舍都會來家幫忙,一片茫茫稻田的成果,轉眼就能收進糧倉。說起這些三十多年前的往事,母親劉紹林的感恩之心未減,多少雙手曾幫助這個一度清貧的家庭走過難關。
姐姐說,出生寒門,并沒有影響弟弟的求學之路和上進之心,從小學習就不讓家里人操心的葉光富在很小的時候就說,當飛行員是他的理想。那時,家門口有一個石頭洗衣板,天上有飛機飛過,姐姐會大聲呼叫:“弟弟快來,飛機!”姐弟倆常常坐在這張石板上,仰望藍天,看飛機從天空掠過。葉亞丹說,這樣的場景,讓年幼的生活中,充滿小小而珍貴的浪漫和憧憬。
上了初中,葉光富開始在萬安中學上學父親留下的那個大而舊的28圈自行車,是他愛惜的交通工具,一直到高中,葉光富前往離家更遠的太平中學求學,都是這倆老舊自行車陪伴他騎行跋涉,奔赴前程。6年,少年求學的身影在天府新區的昔日村道,留下重疊又堅定的足跡。
葉光富的三姨告訴記者,葉光富高中三年住在自己家里,孩子有多刻苦,自己都看在眼里。天不明起床,夜深了還在復習,這些日復一日的努力,和那個伏案讀書的背影,過去很久很久,都好像還刻在三姨心里一般。
高三時的葉光富迎來招飛機會,通過體檢和高考,從此翱翔藍天。而就在他工作后,隨著萬安的飛速發展,母親和姐姐都住進了嶄新的電梯公寓,小區能溜達鍛煉,出門不遠就能買到新鮮蔬菜,交通便捷,環境宜人,辛苦了多年的母親,開始享受“慢下來”的晚年。
電視機里,葉光富的采訪正在直播,那個屏幕上正在答記者問的中國航天員,眼神堅定而熟悉,讓大家仿佛又看到家庭相冊中正在微笑的少年。
電視機播放見面會的聲音放得很大,全家沒有人說話,每個人都怕錯過每一個字。小時候沒有機會旅行看祖國山河的葉光富,乘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既去往中國的太空家園,感受太空生活、欣賞美麗星球,更能從壯闊視角飽覽祖國大好河山。
窗外人來車往,萬安街道高樓林立,汽車小鎮車水馬龍,麓山社區越來越有國際范兒。日新月異而往事如煙,家鄉仍記得那個蹬著28圈自行車奮力堅定前行的少年,走過的步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