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0月13日電 (蔡敏婕 莫冠婷)在澳門街坊總會廣東辦事處橫琴綜合服務中心里,老人在活動室里做手工、打牌或進行康復保健。“我看到有好多老人都在這里活動,這里對老人照顧也很周到。我有次不小心拉傷,這里提供免費治療。”子女在海外的64歲澳門居民康興琴,在參加橫琴綜合服務中心舉辦的活動后,最終選擇在珠海養老。
據介紹,上述服務中心由珠海市橫琴新區社會事務局與澳門街坊總會合作成立,該中心將澳門標準的社會服務引入橫琴,為生活在橫琴的內地居民、澳門居民提供長者飯堂、康復治療等服務。這也是廣東近年來與港澳地區合作共創“灣區模式”,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民政事業協同發展的縮影。
根據廣東省民政廳的數據,截至2020年底,廣東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1498.04萬人,占比15.27%。預計到2025年底,廣東戶籍人口老齡化占比將突破17%,到2030年將突破20%,正式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近年來,廣東探索構建“兜底供養、普惠供給、多元保障”的基本養老服務供給格局,推動實現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的基礎上,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
在“兜底供養”方面,廣東通過健全困難老年人兜底保障制度、強化公辦養老機構兜底保障能力等方面,讓特殊困難老年人安享晚年。
在廣東省中山市,經濟困難的失能老人選擇入住機構養老或選擇居家養老護理員上門服務,每人每月分別可獲最高4000元(人民幣,下同)和3100元補貼。受惠于這一政策,家住石岐街道、患有精神疾病的黃伯(化名)與80多歲輕度失能的母親同住,他們同時申請每人每月4000元的經濟困難失能照護服務補助后,如愿在該市華樂宇頤養院安享晚年。
在“普及供給”方面,廣東通過建立高齡老人補(津)貼制度、優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等,滿足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
94歲的獨居失能老人李婆婆,通過廣州市越秀區六榕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申請家庭養老床位后,家里安裝了緊急呼叫、24小時攝像頭監控等11類智能化、適老化設備,并由護理員梁芝秀上門提供包括助潔、助餐等24小時生活照護服務。經過兩個月護理,李婆婆從原來不能走路到現在在攙扶下能走一小段。
據介紹,頤康中心是一家“沒有圍墻的養老院”,目前提供242個家庭養老床位,讓行動不便、需要居家養老的長者在家就能享受專業化照護服務。目前,該中心正在廣州每個街鎮鋪開,將為長者提供一站式和入戶式綜合養老服務。
在“多元保障”方面,廣東通過強化為老服務科技支撐、加大養老基礎設施保障等方面,滿足老年人多樣化服務需求。
近日凌晨,家住廣東省云浮市羅定市雙東街道的葉姨(化名)因心絞痛不能入睡,按下家庭養老床位配備的“一鍵呼叫”設備。該市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化平臺工作人員收到警報后,通過調看葉姨家中客廳的攝像頭了解情況,撥打了120,醫護人員及時趕到將她送院救治。
云浮市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探索“互聯網+大數據”在農村社區養老中的作用,搭建起收錄全市46萬老年人信息的智慧養老大數據管理平臺,24小時提供全天候智慧養老服務。因“智慧養老”,農村獨居老人突發急癥時難以得到及時救治的問題,得到緩解。
廣東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計劃到2025年底,全省實現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55%以上,鄉鎮(街道)范圍具備綜合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60%等目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