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寧德時代研報給出40年后盈利預測后,再有券商分析師研報備受爭議。
24日晚,一張中信建投分析師與巨星科技董秘在朋友圈對話的截圖在網絡廣為流傳。據了解,起因是中信建投分析師在朋友圈發布了一篇名為《巨星科技:自有品牌、動力工具和跨境電商,三個維度均表現出色》的研報,針對公司中報點評并對未來業績進行預測。
中報顯示,巨星科技上半年實現凈利潤7.28億元,同比增速15.26%,比一季度增速大幅下降了26個百分點,且上半年扣非凈利潤還同比下降了5.94%。
不過,在研報中該分析師預計,2021-2023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98億元、21.64億元、26.69億元,同比增長25.74%、27.45%、23.34%,對應市盈率分別為21.37倍、16.77倍、13.60倍,維持“買入”評級。
然而,在這條朋友圈發布以后,巨星科技董秘在評論區回應,“業績預測太激進了,公司做不到啊。”隨后不久,該研報很快被刪除。對此,網友調侃道“業績最大壓力竟來自研報”。
上市公司“打臉”券商分析師的事情此前已有案例。華西證券建筑建材團隊在6月19日的研報中稱,“公司2021年僅21.8倍PE估值,內在價值被嚴重低估,給予公司基于市場法估值的116.37元為目標價,未來6個月潛在空間110%。”長江證券隨后也在研報中給出了“公司是國內絕對龍頭”的結論。
受此消息刺激,深圳瑞捷一周時間暴漲近五成,隨后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對此,深圳瑞捷回復稱,“公司是第三方工程評估國內絕對龍頭”相關報道不準確,并稱“經溝通,與研究報告出具方達成一致,對方即日起發起內部流程,將在一個月內完成研究報告替換,修正該部分描述。”
半個月前,國信證券分析師一篇關于寧德時代的研報更是引發熱議。該分析師在研報中直接預測寧德時代儲能業務到2060年的業績中樞。對此,不少投資者表示,“好家伙,這預測直接干到40年以后了!”還有網友戲稱,“今年是2021年沒錯吧,40年后扶我起來看寧德時代的股價”。
記者注意到,針對部分券商研報嘩眾取寵、夸大事實等亂象,監管層早已重拳出擊。去年以來就有多家券商因研報問題被監管點名。
深圳一位私募高管對記者坦言,“賣方分析師研報給的目標價一般都不怎么關注,我更關注其推薦個股或行業的邏輯是否合理、推論是否基本準確。研究員不能嘩眾取寵,更不可刻意誤導,否則在業內很難站得住腳。” (記者 陳燕青 見習記者 鄒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