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對于行業亂象的整治從未停歇,近期又密集對行業部分公司存在的問題“出手”。
第一財經記者從行業了解到,8月11日,有12家人身險公司因為萬能險賬戶存在利差損風險,其高管被約談。同一天,又有9家險企因為償付能力披露問題被銀保監會償付能力監管部在行業內通報批評。
12家險企的萬能險風險
據第一財經了解,近日有12家人身險公司的總經理和總精算師被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約談,而約談的原因就是因為根據監管的非現場監測情況,這些公司的萬能險賬戶實際的財務投資收益率低于萬能險結算利率,在如今利率走低的市場環境下,利差損風險加大。
從業內流出的這12家險企名單來看,均為中小險企,其中幾家也是幾年前憑借萬能險“闖蕩江湖”的小型險企,甚至還有3家合資險企。
“這次約談主要是因為有部分險企為了吸引客戶,在‘開門紅’等時期將部分萬能險產品的結算利率設得比較高,甚至高于5%,但實際上,其萬能賬戶的投資收益率卻低于這個水平,等于公司在貼錢,這種利差損風險一段時間后會危害公司的償付能力和經營穩定,其實最終還是會損害投保人的權益。”一名知情的保險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另外,在保險公司運作中,一個萬能險賬戶中會有多個萬能險產品進入,理論上它們的收益率應該一樣,但如果其中一個產品的結算利率高于其他產品,也會造成不公平的問題。”
幾年前的一波對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強力監管之后,代表品種——萬能險的規模在短期內呈現超過六成的斷崖式下跌。之后,險企在萬能險的策略上都趨于收斂,不僅因監管要求將退保無損的期限從過去的一到兩年大幅拉長至三至五年,同時也設定了一定規模“閾值”,通常在“開門紅”階段時“沖量”,賣到規模“閾值”之后就不再售賣。
盡管如此,萬能險在目前人身險公司的規模保費中仍有近20%的占比。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以萬能險為主的人身險公司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為4345億元,在人身險公司的規模保費中占比約18%。
萬能險的結算利率即可視為產品投資賬戶的收益率,結算利率越高意味著投保人拿到的收益越高,其結算利率每月公布一次。
近兩年在利率下行的大環境下,很多險企也在紛紛下調萬能險結算利率。據媒體統計,截至今年6月,萬能險結算利率持續走低至4.16%,環比下降6個基點,同比下降11個基點。有萬能險產品結算利率從2015年時的7%甚至8%一路下調至目前的3%。
不過,第一財經瀏覽了數家保險公司網站,發現也有部分險企7月的萬能險結算利率仍然高于5%,甚至有超過6%的,其中多家險企位列上述12家約談名單中。
據了解,目前大型險企的萬能險結算利率普遍在3.5%~4.5%之間,而險企為了能夠實現更高的實際財務收益率,會將萬能險資金投向收益率較高的非標市場或者增加權益市場的投資比重。后者隨著中小險企“舉牌”的淡化和資本市場的波動加劇,風險也同時加劇;前者在利率下行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環境下收益率和供給雙降,由此勢必對萬能險的結算利率造成影響,而如果險企為了吸引客戶不根據實際收益率情況及時調整畸高的結算利率,那必然會有利差損的風險。
對此,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在約談中明確提出以下3方面要求:一是責令各公司立即整改,根據萬能賬戶實際投資情況,科學合理確定實際結算利率,并于9月1日前將整改情況進行書面報告;二是要求各公司對消費者做好解釋說明和相關服務工作;三是對整改不到位的公司,監管部門將依法采取進一步監管措施。
9家險企因償付能力披露問題被通報
就在12家人身險公司高管因為萬能險問題被監管約談的消息傳出的同一天,第一財經記者從行業中了解到,又有9家險企因為償付能力披露問題被銀保監會在行業內通報批評。
償付能力信息公開披露是有效發揮償付能力市場約束機制作用的重要基礎。據了解,銀保監會償付能力監管部8月11日在行業內下發了《關于2020年上半年償付能力信息公開披露監管規則執行情況的通報》(下稱《通報》),稱對各保險公司今年第一、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季度報告摘要對外公開披露情況進行了非現場核查。
從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這份《通報》中所顯示的核查結果來看,絕大多數保險公司均能夠按照監管規則規定,及時、完整、準確地披露償付能力季度報告摘要。但少數公司仍存在披露不及時、披露內容不完整、披露數據差錯等問題。
在《通報》中,有9家險企分別因為上述三大披露問題被銀保監會點名。這9家險企及其問題具體為:中法人壽未按規定在7月30日前披露公司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摘要;瑞再企商、久隆保險、誠泰保險、現代財險4家險企在今年的兩期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有部分指標未按規定披露;國聯人壽、亞太保險、鼎和保險、信利保險4家險企在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摘要中最低資本計算錯誤。
對此,銀保監會償付能力監管部已要求相關保險公司進行了整改,并要求各險企加強償付能力信息定期披露工作,嚴格按照監管規定的內容編制償付能力季度報告摘要,確保內容應當真實、準確、完整,沒有虛假、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并按時公布。接下來,銀保監會償付能力監管部將繼續加強對償付能力信息定期披露情況的監督,公開通報實施情況。對問題嚴重或被多次通報的公司,將依法予以處罰。
市場亂象整治將持續
“這兩天密集約談和通報應該是和‘回頭看’有關。”上述知情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所指的“回頭看”是銀保監會于6月底發布的《關于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
在這份《通知》中,銀保監會表示決定組織開展針對連續了三年的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工作的“回頭看”。
在針對非銀行機構的“回頭看”工作要點中,上述萬能險、償付能力披露問題均被明確強調。其中,萬能險業務被單獨列為一個要點,包括”萬能單獨賬戶的資產未單獨管理;在同一萬能單獨賬戶管理的保單未采用同一結算利率;萬能賬戶實際結算利率未根據萬能賬戶單獨資產的實際投資狀況科學合理地確定,存在剛性兌付的情形;萬能單獨賬戶資產負債嚴重錯配,對可能存在的利差損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未制定可行的應對措施等。“
而對于償付能力,《通知》中也將“償付能力數據不真實,償付能力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完整、不真實”列為了“回頭看”工作中的關注要點。
“對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銀保監會近年一直是持續保持高壓態勢,之后應該也會繼續下去,讓一些公司‘鉆空子’的僥幸心理無法繼續,為行業的良性發展‘保駕護航’,我們肯定是支持的。”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楊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