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來西亞反對派上臺意味著對華關系冷淡?中俄專家:不贊同

[環球網綜合報道]香港《南華早報》在評論今年5月初馬來西亞“希望聯盟”獲勝后中馬關系的發展時稱,高新技術或成中馬兩國合作的新領域。這一點引起關注可以理解,因為許多人認為,反對派上臺意味著對華關系冷淡的開始。然而接受衛星通訊社采訪的俄中專家卻不同意這一觀點。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19日報道,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安德烈·卡爾涅耶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采訪時稱,率領改革派的92歲的馬哈蒂爾復出后,的確呼吁重新審視中方實施的耗資巨大的基礎設施項目——在他看來這些項目讓國家付出太多,然而他同時稱,這并不能凍結馬來西亞同中國投資者和商業公司的合作。
而馬哈蒂爾批評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并不是因為本國經濟不需要它們,而是因為以前許多外國承包商經常涉嫌腐敗。因此很有可能新任總理在對外經濟合作中將主張更大的透明度。自然這首先將觸動耗資巨大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報道稱,從各方面看,馬哈蒂爾對不久前同阿里巴巴的會面感到滿意。馬云建議將為馬來西亞高校和小企業發展云計算提供幫助。高新技術有可能成為推進中馬合作的新動力,提高中國作為助推其他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負責人的大國形象,至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安德烈·卡爾捏耶夫認為,它們仍有未來,但還需要對其生態風險以及商業可行性進行評估。
中國高新技術公司在“一帶一路”戰略中能扮演何種角色?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賈晉京在回答衛星通訊社記者的這一問題時稱,“馬來西亞歷來就是同中國經濟往來非常密切的國家”。
“例如,2009年開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馬來西亞推進速度最快。而此次馬哈蒂爾歡迎阿里巴巴等企業到馬來西亞進行更多的投資,希望借此學習中國的互聯網技術,其實也反映了中馬兩國經濟關系的本質,也就是說,馬來西亞和中國一直以來密切的經濟往來使得必然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而且馬來西亞其實也是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例如,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馬來西亞國內也在大規模使用中國的各種電商平臺和移動支付工具。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到馬來西亞開展業務,也會進一步促進中馬兩國市場的相互往來。這種趨勢與中國國內市場的變化是分不開的,當然,馬來西亞也想擁抱這樣的趨勢。此外,類似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開展業務也需要通訊類高技術企業作為支撐”。
賈晉京說,中國當然愿意有更多的國家都能夠搭上中國發展的高速列車。馬來西亞在“亞洲四小龍”時代,在加工貿易方面有一定的工業基礎,但是在相關產業進一步發展和現代化的市場對接方面也存在問題。現在全球發展最快、市場結構不斷創新的國家是中國,所以馬來西亞肯定愿意對接中國市場。但是實際上對于中國市場來講,只有合作伙伴的市場對接平臺和中國處于同一水平,才能夠形成互聯互通的大市場。“一帶一路”首先倡導的就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沒有同一水平上的基礎設施,大市場也無法構建,賈晉京最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