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16日訊(編輯 俞琪 記者 曾楚楚 梁偉)克拉克森研究昨日盤后最新發布的專題報告《聚焦中國海上風電市場》顯示,截至目前,中國總計投運了102個海上風場,裝機規模達24吉瓦,涵蓋約5000臺海上風機,占全球海上風電投運規模的45%以上。預計中國海上風電投運規模有望在“十四五”末期達到約60吉瓦,較當前投運水平(24吉瓦)增長約150%。
今年以來,廣東、浙江、福建等多個沿海省份陸續公布十四五海上風電發展規劃。根據多家機構研報預估,“十四五”末國內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大約在55GW-65GW之間,新增市場空間廣闊。而東吳證券(601555)周爾雙等人在研報中更是預計,海上風電在今年退補后開啟平價時代,“十四五”新增裝機合計可達73.45GW,約是“十三五”新增裝機量的8倍。
資料顯示,相較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具有風機利用率更高、單機容量更大等顯著優勢。我國現已為全球海上風電投運規模最大的國家。根據浙商證券(601878)6月21日研報數據,去年我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同比增長下降33.63%,而其中新增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同比增長452.29%。
【資料圖】
近期來看,除沿海各省陸續公開十四五裝機規劃外,海風補貼政策、原材料價格下降等因素進一步刺激海風裝機需求,另外,歐洲和越南海風裝機規劃提速,一定程度上將拉動國內海風產業鏈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多重因素催化下,風電板塊近期熱度再起。大金重工(002487)、金杯電工(002533)、順發恒業(000631)周五盤中強勢漲停,新特電氣連續兩日20cm漲停。自4月底迄今,風電設備板塊累計最大漲幅已接近九成,其中,大金重工、日月股份(603218)、天順風能(002531)等多只個股累計最大漲幅已翻倍。
從海上風電產業鏈來看,方正證券(601901)張文臣6月12日研報中表示,海風與陸風產業鏈區別不大,上游為葉片、鑄件等原材料生產與零部件制造。整體來看,海上風機安裝與運維要求更高,海纜輸送與風機基礎為海風特有環節。
在整機環節,張文臣指出,海風整機相對陸風單機具有更高的競爭壁壘。目前國內共有7家整機制造企業可提供海上風電裝機,其中,電氣風電、明陽智能(601615)、金風科技(002202)、中國海裝及東方電氣(600875)累計裝機容量均超過100萬千瓦,合計占海上累計裝機容量的97.5%。
同樣,海風特有的海纜環節也具有較高的行業壁壘。東興證券(601198)研報分析,2022年國內1GW裝機約對應17.6億元左右的海纜投資額,海纜在十四五期間有望量價齊升,預計25年海纜市場新增規模將達300億元。
當前東方電纜(603606)(37%)、中天科技(600522)(38%)和亨通光電(600487)(17%)前三家頭部廠商已獲得91.7%左右市場份額,其余市場份額則基本被漢纜股份(002498)、萬達海纜和寶勝股份(600973)瓜分。
另外,浙商證券研報亦指出,裝機海上風機基礎相較于陸上風機更為復雜,隨海風基地不斷開發,深海遠風將推動樁基需求,2025年國內海風基礎需求有望達262萬噸。目前國內主要集中在海力風電、大金重工等少數幾家公司,其中龍頭海力風電現有樁基產能30萬噸,規劃未來產能能達75萬噸。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克拉克森研究亦指出,中國海上風機制造商在中國市場的裝機量占到中國海上風電投運規模99%以上,開發商試圖降本的同時,鋼材等原材料價格在過去兩年內大幅上漲,這令中國風機制造商在“后補貼”時期面臨著較大挑戰。此外,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海風發展實際還面臨著并網、制氫方面的技術儲能等制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