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王一鳴 梅雙
上海疫情,牽動人心。不少申城企業一方面克服疫情對經營的影響,使得保供、復工復產有序進行,另一方面積極向社會伸出援手,捐贈物資,共克時艱。
“在這特殊時期,作為在上海這片土地誕生的企業,能夠利用自身資源,力所能及地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群,這是我們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一位參與捐贈的上市公司負責人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藥企沖鋒“疫”線
面對疫情突襲,上海本地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火速行動,利用自身業務優勢,在筑起一道牢固的抗疫防線的同時,來自這些企業的志愿者化身“大白”和企業進行物資捐贈的場景接連涌現。
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多批來自復星醫藥(600196)及旗下在滬成員企業,包括復宏漢霖、復星凱特、復星診斷及上海星辰兒童醫院(籌)等企業的員工志愿者響應號召,化身“大白”奔赴抗疫一線,支援上海各區的核酸檢測工作。
“檢測人員是哪里有疫情就往哪里沖。”蘭衛醫學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面對核酸檢測需求量激增,為保證實驗室24小時不間斷運轉,公司輪流安排檢測人員,加足馬力“日清”標本。
在物資保供方面,上市公司也不遺余力。“疫情以來,公司緊急調配,保障重要醫療物資的一線供應。”復星醫藥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隨著疫情防控的不斷深入,上海市各醫院對物資的需求更加突出,除了防護服、口罩等防疫物資,還有各類生活物品和食品。
復星醫藥在了解到這一需求后,第一時間聯合復星基金會制定捐贈方案,確定了包括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閔行、徐匯等各區中心醫院等20余家醫院的捐贈。截至4月19日,復星醫藥聯合復星基金會向指定醫院已陸續捐贈醫療物資包及生活物資包,總數量超過49萬件。
近日,上海醫藥(601607)啟動“尚遠愛心公益”專項基金,在上海市范圍內開展各類抗疫援助行動,重點支持方艙醫院和養老院的相關物資采購。目前包括AED除顫儀、無創呼吸機、消毒機、醫用手套和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等抗疫物資已悉數發放到全市各區。
據介紹, “尚遠愛心公益”專項基金是由上海醫藥和恒瑞醫藥(600276)共同出資1000萬元在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設立的專項基金,主要用于上海本地及對口支援的新疆、西藏、云南、青海等地區醫療、醫藥、醫保領域的慈善項目。
“疫情期間,第一醫藥(600833)接到來自拼多多的緊急需求,希望向全上海27家醫院及醫療單位捐贈2萬盒力度伸維生素C泡騰片。”據第一醫藥官微披露,接到任務后,第一醫藥當即開始了解現貨數量,籌備貨品,力求用最快的速度將維生素C泡騰片送到醫護人員的手中。
一邊抓生產、堅守崗位,一邊保供應、積極抗疫,這是疫情期間生物醫藥企業的常態。透景生命(300642)介紹,為保障防疫物資,助力抗疫,公司積極響應市防疫工作要求,公司生產制造中心、應用工程部等各個部門堅守崗位,保障應急物資全天候供應、配送,順利完成抗疫物資的交付、開蓋提取一體機售后安裝等工作。
“買菜”之外,藥品配送是另一重點民生領域。記者了解到,1藥網成立“抗疫指揮部”,并在上海市、江蘇省昆山市政府的合力幫助下,打通了昆山華東運營中心總部至上海的保供直通車。此外,自疫情開始,曜影醫療便通過互聯網醫院平臺,為上海居民提供線上咨詢及慢病續藥等服務。
幫助醫患與兒童
在這場抗疫保衛戰中,為了讓醫護們吃上更營養、安全、便捷的餐食,注冊地位于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益海嘉里金龍魚新拓展的中央廚房業務(豐廚)最近派上了用場。特殊時期,受管控措施限制,安全、便捷的預制菜產品凸顯了價值。公司通過金龍魚慈善公益基金會向防疫一線單位捐贈總價值500余萬元的豐廚愛心便當、米面油、調味品等生活物資,支援醫療機構及醫護人員的后勤保障工作。
截至4月21日,公司已陸續向金山區、虹口區、浦東新區等地完成捐贈愛心便當57000多份,其他便當和物資正在積極配送中。
從生產經營情況看,疫情期間,益海嘉里金龍魚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保供機制,利用全國布局、全產業鏈協同優勢,保障上海糧油市場供應。自3月初至4月21日,公司上海企業群供應上海市場各類小包裝油產品13986噸,中包裝油產品6945噸,產品包含大豆油、葵花籽油、調和油等常用油品種,豆粉269噸,特種油品7528噸。3月28日至4月21日,益海嘉里金龍魚還從外省市向上海市場調運米面油產品34481噸。
同為保供單位的光明食品集團于4月11日將首批“光明加油包”送至市國資體系內方艙醫院。方艙醫院內每一位醫護人員、后勤保障人員及收治的隔離患者,至閉艙之日止,每天都將收到一盒光明牛奶和一只光明鮮雞蛋。
“對醫護人員和患者來說,在方艙醫院治療期間,能喝上一瓶牛奶,能吃上一個雞蛋,代表著一份關心、一份溫度。”光明乳業(600597)方面介紹,這份溫暖的“光明加油包”,將為方艙醫院內醫護人員抗擊疫情,為隔離患者早日康復出院帶來光明力量。
特殊時期,孩子更需要被守護。與金龍魚相似,上海交運一方面為確保城市“菜籃子”正常保供,多方增派運力,另一方面,公司踐行社會責任,助力方艙學生安心上網課。4月19日,在運力十分緊張的當下,上海交運積極協助浦東新區檢察院,與浦東新區疫情防控辦、區教育局等通力協作,將上海市兒童福利基金會捐贈的700余張小書桌送進上海多處方艙。小小的一張簡易書桌,平日里毫不起眼,卻在此時給方艙內的學生們帶來了極大便利,也讓他們感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愛。
得知仁濟醫院南部院區“親子病房”的200多個孩子和家屬急需生活物資后,上海復星公益基金會聯合公益伙伴飛鶴、三元、美佳爽、妙可藍多(600882)以及復星成員企業寶寶樹協調了奶粉、奶酪棒、尿不濕、一次性紙尿褲以及抗原試劑、丁腈手套等4000多件物資,從多地發貨馳援,首批物資于4月13日抵達。
社會捐贈已達5.78億
疫情期間,上海本地商會亦積極行動,組織諸多企業一同抗疫。
上海疫情暴發以來,浦東新區連續數日破萬的感染數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其中,浦東新區北蔡鎮疫情較重,受到廣泛關注,物資緊缺問題亟待解決。近日,上海市浙江商會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組織民營企業結對幫扶北蔡鎮下屬62個村委會和居委會。
其中,由愛建集團(600643)對口支援北蔡鎮楊橋村。目前北蔡鎮楊橋村共有2萬余人,是北蔡最大的村之一,經對接了解到,楊橋村當前急需蔬菜、肉蛋奶、大米、食用油等基本生活物資,卷紙、餅干、面包、礦泉水、換洗物品等其他生活物資以及防護服、防疫藥品等防疫物資。鑒于此,愛建集團啟動特殊時期的決策程序,以最快速度捐出20萬元,由上海浙江商會公益基金會統一采購生活物資、防疫物資等捐贈支援北蔡鎮楊橋村。同時,愛建集團大股東上海工商界愛國建設特種基金會亦積極響應,捐出20萬元,用于采購物資,馳援楊橋村。
與愛建集團一同響應上海市浙江商會號召的還有大眾交通(600611)。4月18日下午,一輛裝載著幾十箱生活用紙的卡車到達浦東新區北蔡鎮政府,這是大眾交通結對幫扶浦東新區北蔡鎮抗疫工作,捐贈的價值5萬多元的生活物資,其中包括面紙、卷紙、衛生巾、酒精濕巾等。
自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大眾交通一方面承擔了維護城市基本運轉和防疫交通保障任務,同時努力籌措物資,先后向徐匯區田林街道、古宜居委會,以及浦東新區北蔡鎮捐款捐物,用于抗疫工作。其中,4月7日,大眾交通向田林街道和古宜居委會捐贈了10萬元現金和價值10萬元的防護服用于抗疫,4月18日又捐贈了1噸多新鮮蔬菜。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了解到,還有不少企業自發與就近村鎮結對。例如,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的新時達(002527),近期公司黨委積極開展定點幫扶行動,與南翔鎮新豐村結對,共同做好抗疫工作,有效緩解工作壓力。4月18日,嘉定區工商聯(總商會)“同心抗疫助保供行動”在南翔鎮清猗社區開展,新時達捐贈的防疫物資已經抵達居委門口,包括防護服、隔離衣等。
“通過區光彩事業促進會捐贈100萬元,定向用于南翔鎮和馬陸鎮防疫及生活物資的采購。”新時達總裁武玉會說,新時達扎根南翔20多年,回饋屬地、回報社會是新時達的企業文化。
疫情無情人有情,上海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各界愛心涌動。據上海市民政局統計,截至4月18日,上海有185家基金會等慈善組織迅速行動,積極開展抗疫慈善活動,本輪疫情防控社會捐贈收入已達5.78億元,捐贈支出5.25億元,其中資金支出2.28億元,物資支出2.97億元。
據了解,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充分發揮領頭羊作用,代表上海市鏈接中華慈善總會等各方愛心資源,募捐收入1.67億元,募捐支出1.28億元。其中,為有需要的社區提供了2000余張行軍床,正在為全市13萬獨居、高齡、困難老人發放價值2600萬元的物資關愛包,還為其他困難群體發放了價值5000多萬元的多種萬元生活物資大禮包。上海復星基金會、上海華僑事業發展基金會等一大批基金會主動對接企業、僑胞等各方社會愛心資源,主動為社區、校區配發防疫物資包,共計超過3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