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何劍嶺
4月21日,A股市場繼續調整,“中小創科”仍然是下跌的重災區,深證成指、科創50、創業板指數、中證500等指數再創今年來的新低。其中,截至4月21日收盤,創業板指數今年來的跌幅已超2018年全年。
近期,隨著市場走低,A股的成交量也持續縮水。據統計,4月以來,滬深兩市的日均成交額也創出近一年來的新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盡管目前市場還沒有明顯止跌的跡象,但也有券商認為,從當前來看,A股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已調整至低位水平,未來市場信心有望逐步修復。
“中小創科”近期領跌
在此輪調整過程中,“中小創科”始終是下跌的重災區。4月21日,深證成指、科創50、創業板指數、中證500、中小100、創業板綜指、深證綜指等“中小創科”指數再度創出今年來的新低。
截至4月21日收盤,創業板指數今年來的跌幅達30.4%,已超過2018年全年(2018年全年創業板指數下跌28.65%)。相比之下,滬深300、上證50等大盤藍籌股指數仍未創出新低。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4月21日收盤,在滬深市場的核心指數中,僅紅利指數和B股指數今年來仍未下跌,而跌幅居前的則包括科創50、創業300、創業板指數等。相較之下,紅利指數、上證50、上證180、上證指數等以大盤藍籌為權重的指數,今年來表現較為抗跌。其中上證50指數的跌幅還不到科創50指數的一半。
隨著指數持續走低,市場的成交量也在持續縮水。據Choice數據統計,4月以來,滬深兩市的日均成交額為8866.76億元,創出近一年來的新低。事實上,自去年9月滬深兩市日成交額創出1.37萬億元的高點后,市場的成交量就不斷縮水。
盡管目前A股市場還沒有明顯止跌的跡象,但也有觀點認為,市場跌到這個程度,投資者不宜跟隨殺跌。
對此,西部證券(002673)首席策略分析師易斌4月21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來看,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已經調整至低位水平,我們認為未來市場信心有望逐步修復。貨幣政策釋放的信號意味著正在對疫后經濟的修復作出全局性規劃。雖然二季度經濟仍然承壓,但是全年來看經濟下行風險不大。對于海外市場而言,海外疫情的再次反復對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影響,可能比聯儲加息縮表存在更大預期差,這也將成為推動外資流入的邊際變量。”
二季度市場將重回均衡
關于這輪下跌中“中小創科”處于領跌態勢、價值板塊則相對抗跌的現象,易斌認為:“從市場風格來看,自去年末以來的價值風格占優行情已經演繹到極致,二季度市場將重回均衡。”
他進一步表示,疫情后業績修復預期較強的快遞物流、餐飲旅游、機場航空,以及傳媒等線下經濟相關行業,有望引領市場反彈;隨通脹預期逐步升溫,CPI相關的農業、必選消費板塊仍然是全年的主線行情;可關注年報和一季報兌現確定性較高的景氣賽道龍頭(新能源、半導體、醫藥、軍工等)的階段性修復。
此外,對于投資者在連續跌勢中應該作何抉擇,某保險公司研究所負責人4月21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不要殺跌,跟投資者的投資理念有關。如果是長期價值投資者,持有高ROE消費龍頭股做長期組合投資,雖然弱市時凈值不斷縮水,但長期來看大概率還是會賺錢。”
“如果是普通散戶,習慣于追漲殺跌,沒什么堅定的投資理念,那么在弱市中還是不要折騰為好,越折騰虧損越大。”他坦言,“如果是短線高手、程序交易高手,只要能穩定獲利,也是可以做的,畢竟賺錢是硬道理,只是這種人和黑天鵝一樣罕見。”
4月21日下午,瑞銀舉行了一場電話會。對于目前市場存在的多種不確定性,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宏觀經濟主管胡一帆在此次會議中表示,從全球來看,瑞銀對股票和債券都保持中性的態度。“債券的壓力來自利率不斷地上漲,導致債券的價格不斷地下跌,所以股債相比,不少投資者認為債券的風險較股票更高。而從股票的角度(來說),我們現在也是持中性觀點。如果仔細看,相對來講,比較看好能源板塊。并且我們也看好一些長期的投資機會,同時我們覺得在短期內對沖基金可能可以給投資者帶來比較靈活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