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4日,財政部發布2022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表,其中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項目支出有望超4500億元。同日,三部委開展光伏、風電等2021年底前并網補貼自查工作,上報預計4月15日完成。國聯證券就此點評稱,補貼發放將極大釋放新能源運營商的開發意愿。補貼拖欠問題解決,將極大提升新能源運營商財務狀況和資產價值,推薦補貼金額占比高、彈性大的光伏運營商太陽能(000591)(000591.SZ),正在從核電業務全面向綜合綠電運營商轉型的中國核電(601985)(601985.SH),關注分布式光伏領域龍頭林洋能源(601222)(601222.SH)。
2018年,可再生能源補貼申報在第七批后戛然而止。2019年9月,財政部將申報、審核、發放補貼資金環節下放至對應電網企業,2020年國網以清單模式正式開始錄入2020年前并網項目,但錄入速度明顯下降,集中式光伏裝機列入補貼目錄比例從2016年3月底的99.5%逐步下降至2021年底的52.6%。大量新能源項目應收款不斷增加,現金流緊張影響正常經營。
2022年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4594.47億元,同比2021年凈增超3600億元。根據國聯證券測算,2021年底補貼累計缺口達到4656億元。此次新能源補貼發放金額遠超預期,可覆蓋幾乎全部補貼拖欠,補貼拖欠問題將迎刃而解,極大釋放新能源運營商的開發意愿和資金活力。
國聯證券認為,補貼拖欠問題解決對于行業有如下積極影響:
一,改善運營商財務狀況:補貼收回將大幅減少應收賬款,提升現金流,降低企業融資壓力,提升電站資產價值。
二,補貼作為新項目資本金擴大項目規模:按照單項目資本金占比30%,杠桿率3.3倍,4500億補貼款能夠撬動1.35萬億的項目投資,按照當前光伏4元/W、風電6元/W建設成本的中位數5元/W計算,可支撐270GW風光項目建設。
本文來源于國聯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作者為分析師吳程浩、賀朝暉;智通財經編輯: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