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已過,2018年開年以來全國電影市場表現如何也吸引著業內外的關注。據國家電影局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全國總票房達到320.3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71.85億元增長17.82%。盡管整體大盤走勢向好,但也不難發現,優質內容的產出仍然無法完全與市場需求同步,另從資本層面來看,跨界資本進入的腳步有所放緩,且因“陰陽合同”事件的發生,不少影視上市公司也出現市值縮水等現象。
整體觀察國產片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現可以發現,與去年同期進口片總票房遠超國產片有所不同,今年上半年國產片的總票房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國產片共計實現189.65億元票房,而去年同期國產片累計實現票房105.31億元,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國產片票房同比增長80.1%,且與去年同期國產片實現的票房在總票房中占比不足四成相比,今年上半年國產片的票房份額達到近六成,為59.21%。其中,《紅海行動》以36.49億元票房位列2018年票房排行榜首位;同時《唐人街探案2》也實現超30億元票房,并位列第二位;此外,另有4部國產片位列排行榜前十位,即《捉妖記2》、《前任3:再見前任》、《后來的我們》和《超時空同居》,只有4部進口片排在了前十位。
然而,在今年上半年整體大盤向好、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的同時,也能看見并非每個月均保持票房增長的趨勢,比如4月和6月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票房萎縮,其中4月所實現的票房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0億元。除此以外,更令不少從業者關注甚至是受到影響的是,“陰陽合同”等一系列事件的爆發,也讓不少影視上市公司的市值、股價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