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公布的4月金融數據出現回落。數據顯示,4月M2同比增長8.1%,增速比上月末低1.3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增加1.47萬億元,同比少增2293億元。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85萬億元,同比少1.25萬億元。國債期貨三大主力合約13日低開高走,10年期主力合約收盤微漲0.05%,其余兩大合約幾近收平。
央行12日公布了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其中關于貨幣政策、通脹、信貸社融的表述尤其引人關注。從貨幣政策看,央行轉變口吻,刪除此前“不急轉彎”的表示,將“把好貨幣總閘門”轉變為“管好貨幣總閘門”,特別提出“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
總體來看,4月金融數據增速不及市場預期,也引發了市場對于央行收緊貨幣的擔憂。為何社融、M2等增速大幅回落?是否意味著央行將進一步收緊貨幣?
對此,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分析稱,“4月社融、信貸、M2增速均大幅回落,主要原因是受流動性退潮和高基數效應影響,企業債券、人民幣貸款和表外融資均大幅收縮;監管收緊下短貸和票據融資收縮是信貸總量放緩的主因;M2增速大幅回落是翹尾因素下降、信貸擴張放緩和財政存款增加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伍超明指出,“往后看,國內經濟修復不平衡、基礎尚不牢固,貨幣寬松退出步伐不宜過快;目前國內物價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從目前看,金融數據增速下行最快階段或已過去,預計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將維持穩健中性取向,難以大松大緊,政策重點在于支持經濟調結構和化解金融風險。”
邁柯榮信息咨詢董事長徐陽對記者表示,“在信貸社融增速放緩的趨勢下,近期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漲,令市場再度猜測貨幣政策是否會收緊以穩定物價。不過,根據央行的報告,我國輸入性通脹風險總體可控,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中短期看,階段性的通脹可能并非貨幣政策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預計央行不會對PPI的進一步走高作出過激反應。” (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