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周,是重要數據和信息密集發布的一周。
世界第一、第二兩大經濟體先后發布4月CPI、PPI等重要數據。由于通脹預期強烈,直接影響貨幣政策等宏觀政策走向,市場高度敏感。
數據有預期內也有超預期。證券市場因此跌宕起伏。
美國CPI等數據發布當日,美股三大指數均暴跌,歐洲股市也滿盤飄綠。不過,在隨后兩個交易日里,美股完全收復失地。
A股在前幾個交易日不溫不火,上證指數幾次逼近破位都被拉回。上周最后一個交易日,低迷近一年的券商板塊突然集體狂飆,并引領各大指數上穿重要技術點位。
具體說,券商板塊大漲7.36%,近10只券商股漲停,上證沖過半年線和60天線。
券商板塊向來是市場風向標,有“牛市旗手”之譽,其股價通常會領先市場上漲。因此,一些市場評論對未來行情充滿樂觀情緒。不過,大多數市場分析對券商股狂飆感到“突然”,因為“超級周”相關數據和信息并不支持過分樂觀。
國家統計局5月11日發布數據,中國4月CPI與PPI同比漲幅雙雙走高,其中CPI同比上漲0.9%,PPI同比上漲6.8%,飆升至3年半高位。
同日,央行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大宗商品漲價可能階段性推升中國PPI,但輸入性通脹風險總體可控,中國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央行報告強調“結構性寬松”,貨幣政策總體較去年四季度邊際收緊。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公布,可以清晰看出我國人口主要矛盾由總量壓力轉變為結構性挑戰。
應該說,相關數據和信息并不突然,市場對CPI、PPI走勢,貨幣政策逐漸回歸“常態”,以及人口問題均有足夠預期。相比美國CPI等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中國“超級周”數據和信息“正常”得多。
因此,A股券商板塊飆升似乎很難和“牛市”產生聯想。正如一些評論所指出,從估值看,券商板塊當前市盈率僅在20倍左右,處于近10年底部位置,是當前市場少有的板塊估值洼地。大資金從前期熱炒的周期股出來,又不想離開市場,選擇了價格便宜的品種而已。 (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