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掛牌納斯達克一年半之后,如涵控股(RUHN.Nasdaq)收到了公司創始人的私有化提案。
11月25日晚,如涵控股宣布已收到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下稱“買方集團”)于2020年11月25日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將公司私有化。
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或每股ADS 3.4美元,如涵控股1個ADS相當于5個普通股)的現金,收購買方集團尚未持有的公司所有已發行的A類普通股,包括以美國存托股(ADS)為代表的A類普通股和B類普通股。目前,該公司已就該提案成立特別委員會,以評估和審議擬議的交易。
截至今年8月14日,馮敏在如涵控股的持股比例為25.3%,孫雷持股12.6%,沈超持股5.5%,淘寶持股7.4%,張大奕持股13%。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此次如涵的私有化價格0.68美元/股相較于昨日(24日)收盤價溢價12.2%,但相較于IPO發行價12.5美元/股累計蒸發72.8%。
“被嚴重低估了,未來會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涵董事長助理程文強在朋友圈發文,并配上公司私有化的新聞。第一財經記者向程文強詢問私有化之后是否回A股時,對方稱:“不清楚。”
如涵的業務主要為網紅(KOL)提供專業培訓,幫助他們培養與眾不同的個性,培養他們的粉絲群。
截至2020年9月底,如涵擁有頂尖KOL(年度帶貨金額超過1000萬元)的人數為8人,合計擁有7420萬粉絲;肩部成長KOL(年度帶貨金額300萬元~1000萬元)的人數為24人,合計擁有粉絲數6610萬人;腰部新興KOL(年度帶貨金額120萬元~300萬元)的人數為21人,合計擁有粉絲數6770億;小的KOL(年度帶貨金額低于120萬元)的人數為127人,合計擁有粉絲數8730萬人。
如涵現有的業務由產品銷售和服務業務兩部分構成,產品銷售業務為電商平臺上開設自己的店鋪,并以簽約網紅帶動店鋪產品的銷售增長;服務業務屬于2B性質,即以簽約網紅為第三方店鋪商家提供營銷服務,帶動其他店鋪的銷售增長,并從中收取服務費用。
2020財年(2019.4~2020.3),在產品銷售方面,公司相較于上年同期營業收入增長5.28%,至9.926億元,其中服裝占整體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91.57%;毛利率為31.95%。 在服務業務方面,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0325億元,同比增長1.013倍,增速呈現下滑態勢;毛利率為56.92%。
在產品銷售與服務兩項業務的驅動之下,2020財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96億元,同比增長18.51%;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虧損為0.96億元,虧損同比擴大18.29%。
公司長期虧損的原因在于公司產品銷售和營銷費用、履行費用等項目的支出較多所致。公司2020財年在產品銷售和營銷費用的開支為3.05億元,同比增長48.38%。
“我們不認為誰還能打造下一個張大奕,她目前占據紅人電商賽道中的頭部位置,要想突圍不太現實。現在我們更關注處于腰部的紅人。”此前,程文強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社交電商獲客成本在持續增長,因此公司接下來在KOL營銷費用上會持續加大投入,進而獲取粉絲。(王海)
關鍵詞: 如涵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