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于昨日公示的《省市場監管局關于全省有機產品認證“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情況的通報》(蘇市監認證〔2020〕235號)顯示,本次隨機抽取46家有機產品認證獲證組織,經現場檢查,屬于認證機構的問題36個,涉及11家認證機構;屬于獲證組織的問題40個,涉及28家獲證組織。其中,上市企業江蘇恒順醋業股份有限公司(“恒順醋業”,600305.SH)存在問題。
上述抽查結果顯示,為進一步提升全省有機產品認證活動規范性和有效性,嚴厲打擊“認證亂象”,根據年度工作安排,江蘇省市場監管局于5月18日至22日開展了全省有機產品認證“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本次有機產品認證監督檢查按照8%的比例隨機抽取了46家有機產品認證獲證組織,共覆蓋12個設區市,涉及13家有機產品認證機構。江蘇省省局組織全省認證監管人員共計33名檢查人員開展了現場檢查,并且特邀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和省農業農村系統有機產品監管專家11名。本次現場檢查,屬于認證機構的問題36個,涉及11家認證機構;屬于獲證組織的問題40個,涉及28家獲證組織。
本次有機產品獲證組織存在以下四類問題:
1. 管理體系運行不到位。部分獲證組織管理體系相關質量手冊、生產規程等文件未及時換版更新;種植(養殖)基地位置圖不清晰;有機產品種植(養殖)日常管理記錄臺賬不完善,例如有機種苗和投入品買入記錄、雇傭人工除草除蟲記錄、有機產品出廠銷售記錄缺失等;2. 涉嫌違規使用禁用投入品。在有機產品種植(養殖)區域發現化學藥劑包裝,倉庫中存放非有機化學品等;3. 有機產品和非有機產品隔離區不明顯。有機產品與非有機產品的種植(養殖)區域沒有滿足要求的隔離帶,部分企業倉庫中有機產品和非有機產品混合堆放;4. 認證標志、標識使用不規范,可追溯性不強。部分獲證組織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及有機碼無出入庫登記記錄,有機產品后續包裝、銷售環節缺乏可追溯性。
其中,由北京愛科賽爾認證中心有限公司認證的上市企業江蘇恒順醋業股份有限公司遭自行整改,發現問題為產品追溯體系有待完善(加工投料記錄、轉序記錄信息不夠完善);投料記錄中原料來源信息不完善。
依據《認證機構管理辦法》和《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存在較嚴重問題的認證機構移交稽查部門立案調查;對機構專職檢查員涉嫌多機構從業的1家公司移交上海市場監管部門開展聯合查處;對存在一般問題的7家認證機構責令限期整改;對存在輕微問題的1家認證機構自行整改。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強調,對存在問題的獲證組織,相關認證機構要督促其及時配合整改,對未及時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應按照《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相關規定暫停其使用直至撤銷有機產品認證證書,需整改的認證機構和獲證組織,要于8月31日前完成整改。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對整改情況進行后續跟蹤,確保整改到位。
下一步,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將繼續加大對有機產品認證活動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強化認證機構和獲證組織的主體責任,不斷規范有機產品認證市場秩序。
經中國經濟網記者查詢發現,江蘇恒順醋業股份有限公司始創于1840年清道光年間,為“中華老字號”企業,公司于1999年8月經股份制改造更為現名;2001年2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公司成立于1993年2月5日,注冊資本10.03億元,于2001年2月6日在上交所掛牌,杭祝鴻為法定代表人、董事長,截至2020年6月30日,江蘇恒順集團有限公司為第一大股東,持股4.48億股,持股比例44.63%。
公司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8.32億元,同比增長7.51%;歸母凈利潤實現3.25億元,同比增長5.68%;扣非凈利潤實現2.54億元,同比增長15.7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4.29億元,同比增長13.22%。(馬先震 孫辰煒)
關鍵詞: 江蘇恒順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