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元大跌,白銀以毫不示弱黃金之勢一路突飛猛進,近日持續擔當市場熱烈討論的焦點。
許多投資者眼看大勢向好,紛紛想要趕緊上車。而對大多數人來說,白銀作為一種高波動性商品,即便強烈看好,也傾向于選擇風險更低、也更簡便的方式——比如購買場內白銀基金(161226)。可是,你買的“白銀基金”,真是名副其實的“白銀”的“基金”嗎?
Wind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報告披露,“國投瑞銀白銀期貨”(白銀基金)資產配置中,債券資產占了逾半數比例,達55.30%,全部投入與國開、農發等政策銀行債;現金占比次之,為26.01%;而包括滬銀期貨的“其他資產”占總資產比重僅為18.69%。
3月中旬白銀暴跌后,該基金大幅撤出白銀期貨。對比一、二季度資產配置比例變化,包含滬銀期貨的“其它資產”所占比例大幅縮減了30%,至遠低于同類基金平均水平。與此同時,債券占比由一季度的17%激增至55%,遠遠高出同類基金債券平均占比3.52%。
也就是說,至少在二季度,這款名為“白銀基金”的基金產品,實際重倉的卻不是白銀,而是花大把精力去跟蹤了金融債。而此前2017年第三季度,債券在資產配置中占比更是達到了72%,比白銀期貨高了整整4倍。
那么二季度這只基金表現如何呢?3月20日至6月30日,隨著現貨白銀從最低點一路猛飆,累計漲幅超過50%,滬銀期貨漲幅達48.1%;另一邊,白銀基金上漲僅27.34%,表現遠不及前兩者。
不過另一方面,二季度3月20日之前,由于疫情影響全球出現流動性恐慌,大量資金流入美元,現貨白銀、滬銀期貨兩周雙雙暴跌31%,白銀基金僅下跌19.9%,對緩沖風險起到一定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數據依據二季度報披露而來,三季度經過資產配置重新調整,各項資產占比可能有所不同。
7月至今,現貨白銀累計漲幅超31%,滬銀期貨累計上漲逾29%,而該白銀基金上漲25.7%,雖漲幅仍遜于前兩者,但差距已有所收窄。
關鍵詞: ETF基金重倉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