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支付迎來獲得進一步推廣的契機。12月13日,在支付寶開放日上海站上,支付寶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刷臉支付產品——“蜻蜓”,直接將刷臉支付的接入成本降低80%。今后無論是大的醫院、超市、餐廳、品牌零售店,還是路邊的便利店、夫妻店甚至菜市場,刷個臉就能把錢付了。
支付寶IoT事業部總經理鐘繇介紹,“蜻蜓”的體積只有原來自助刷臉機具的十分之一,即插即用,也不用改造商家ERP系統。
今年以來,有刷臉支付功能的自助收銀機具已在零售、餐飲、醫療等大型商業場景中得到使用。卜蜂蓮花是首家接入支付寶刷臉支付的超市,其市場部助理副總裁袁林化表示,在引入刷臉支付后,1個收銀員可以維護3臺自助收銀機,收銀效率提升了50%,按照收銀員3200元的平均工資計算,每年便可節省1344萬元的綜合成本。今年9月,江西省人民醫院也上線了40臺支付寶刷臉支付機具。而在去年9月,支付寶宣布在杭州萬象城店的肯德基KPRO餐廳正式上線刷臉支付,這是刷臉支付在全球范圍內的首個商用試點。
今年“雙十一”的數據顯示,刷臉和指紋完成的支付高達6成,已經成為一種主流方式。如今隨著刷臉支付接入成本的下降以及技術的改良,商家的使用門檻進一步降低,這使得生物支付時代加速到來。
不過對于商家和消費者而言,最關心的依舊是安全問題,這就包括資金安全風險以及隱私泄露風險等。對此,鐘繇表示:“‘蜻蜓’的軟硬件模組集成,使得人臉識別過程中的安全性和體驗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時,99.99%的系統性攻擊,比如假臉、照片、視頻、軟件、建模各種攻擊我們都能檢測到并給予防范。”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盤和林認為:“刷臉支付其實比密碼支付更安全、便捷。隨著門檻的進一步降低,刷臉支付或在未來3年內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不過,消費者對刷臉支付的接受度究竟如何,還有待市場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