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老賴”們的日子不好過了。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已將首批網絡借貸平臺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正式納入央行征信系統。首批“老賴”面臨失信懲戒,共涉及逾期金額近2億元。業內人士稱,此舉實現了互聯網金融領域信用信息更廣泛的覆蓋,為信息共享和風險聯動預警打下基礎,將有效化解P2P網貸平臺風險。
P2P“老賴”們日子不好過了 被上報后,多方面權利受限制
從去年年底至今,互金整治辦、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等屢次發文,著重引導借款人依法履行債務清償責任,幾次強調,將“嚴厲打擊借款人惡意逃廢債行為。”8月8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于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9月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再次下發相關懲戒通知,要求各網貸平臺按5大標準篩選惡意逃廢債名單,并鼓勵各地公告失聯跑路平臺高管、逃廢債黑名單。
央行相關人士稱,經網貸平臺和各地金融辦篩選審核后,首批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已納入金融信用信息數據庫,可向3900多家接入這一數據庫的放貸機構提供服務。同時,網貸借款人惡意逃廢債信息還同步納入了百行征信系統,供已簽約的241家機構便捷查詢。
業內人士介紹,這些P2P“老賴”們的信息,包括借款人的姓名或企業名稱、身份證號或統一社會信用編碼、手機號碼、累計借款金額、逾期金額、是否失聯等信息,將被4000余家金融機構掌握,按照法律規定,進入征信系統的“老賴”將被限制多方面權利,并在商業、出行、生活等方面剝奪部分權利,以接受信用懲戒。
解決“信息孤島”問題
讓投資者更安全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互金平臺上傳老賴名單到央行征信系統。宜人貸、拍拍貸、搜易貸、51信用卡等都已上報了名單。
“老賴”名單納入央行征信系統對互聯網金融行業有何影響呢?搜易貸首席風險官范學紅接受揚子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建立借款人惡意逃廢債數據庫對行業發展意義重大。短期看,由于顧慮失信后果,會使部分借款人放棄惡意逃廢債的念頭,緩解網貸平臺資金回流的壓力,有利于平臺平穩度過行業震蕩期;從中期看,網貸平臺壞賬水平降低,逾期等情形減少,投資人體驗得到提升,吸引投資人回流,讓行業盡快恢復活力;從長期看,征信數據庫更豐富,將會進一步解決行業“信息孤島”問題。
業內認為,對失信行為實施懲戒,既有助于敦促借款人及時償還債務,也有利于凈化互聯網金融環境。隨著整個網貸行業監管政策逐步落地實施,惡意逃廢債和平臺惡意跑路事件將會大幅度降低,網貸行業將更加健康地發展。
范學紅認為,僅懲治“老賴”還不夠,平臺還需對資產質量嚴格把關,更審慎地設立風控標準、審核借款人資質,加強貸中監控與提醒,防患于未然。建議投資者選擇合規程度高和風控技術能力強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