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曠視科技營收高速增長,凈利潤卻持續虧損,三年虧損近130億元。同時,作為收入主要來源的城市物聯網業務毛利率已從57.10%降至26.13%。
解鎖手機、識別門禁,甚至銀行業務都有人臉識別。起家于人臉識別,聚焦物聯網場景的人工智能公司——曠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曠視科技)已向上海證券交易所遞交招股說明書,申請登陸科創板。最新消息顯示,該公司首發上市申請已獲通過。
本次IPO,曠視科技擬公開發行存托憑證(CDR)不超過2.53億份,擬募集資金60.18億元,將全部用于“基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AI視覺物聯網解決方案及產品開發與升級項目”“智能機器人研發與升級建設項目”“傳感器研究與設計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投資時報》研究員查閱曠視科技招股書注意到,2018年至2020年(下稱報告期),該公司營收高速增長,凈利潤卻持續虧損,三年虧損近130億元。作為收入主要來源的城市物聯網業務毛利率已從57.10%降至26.13%,綜合毛利率也下降近30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AI人臉識別技術發展至今,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場景越來越多,但同時人們對于數據安全性問題愈發擔心。目前,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倫理道德保障機制仍然不夠健全,與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業務相匹配的倫理道德規章制度仍在制定和探討中。未來國家或行業可能出臺人工智能產業政策法規,或將給行業帶來合規成本,對公司商業化造成不利影響。
合計虧損130億
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起家于人臉識別,以物聯網作為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的載體。該公司與商湯科技、依圖科技、云從科技在中國AI領域中并稱為“AI四小龍”。
隨著5G技術日益成熟,在相關產業政策扶持大背景下,曠視科技營收實現快速增長。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曠視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8.54億元、12.60億元、13.91億元,最近三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7.59%。
但在營收保持增長的同時,曠視科技卻未能實現盈利。報告期各期末,該公司凈虧損分別為28.00億元、66.43億元、33.26億元。
三年累積凈虧損近130億元,也使得曠視科技在“AI四小龍”中虧損最大。《投資時報》研究員查閱商湯科技招股書注意到,2018至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累計凈虧損28.26億元。已經在科創板過會的云從科技,2018至2020年累積凈虧損26.84億元。已終止上市的依圖科技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累積凈虧損72.86億元。
曠視科技在招股書中解釋稱,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由于優先股融資,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另一方面是公司尚處于創業期,研發及業務拓展投入大幅增加。
數據顯示,曠視科技期間費用合計分別為12.10億元、16.52億元及18.91億元,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41.65%、131.13%及135.98%。
其中,研發投入是公司期間費用的“大頭”。曠視科技作為以AI技術為核心的公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是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此持續的研發投入是公司資金的主要用途。
招股書顯示,該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6.06億元、10.35億元及9.99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70.94%、82.15%及71.87%。并且,該公司預期未來還將保持較高的研發投入。
同時,《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報告期內,曠視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7.47億元、-15.91億元、-10.32億元,均為負值,且規模逐步擴大。
研發活動本身具有不確定性,且將開發成果投入商業使用可能將面臨實際困難。如果該公司未來不能以高效、經濟的方式進行持續技術更新,并成功實現商業化落地,將對公司市場占有率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毛利率下降近30個百分點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曠視科技于2012年進入消費物聯網領域,并以SaaS產品的形式服務全球開發者及企業用戶;2015年,該公司進入城市物聯網領域,推出了人工智能攝像頭;2017年進入供應鏈物聯網領域,推出了智慧物流操作系統“河圖”。
目前,城市物聯網業務是曠視科技主要收入來源,該業務營收占比從2018年的63.56%提升至2020年的65.82%。與之相對應,消費物聯網業務營收占比卻呈下降趨勢,從31.03%降至18.47%。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出現如此變化或與相關業務的毛利率情況相關。報告期內,該公司城市物聯網業務的毛利率已呈現下降趨勢,分別為57.10%、25.78%、26.13%,毛利率水平下降過半。而消費物聯網業務毛利率水平較高,各期分別為81.32%、81.68%、81.26%,均維持在81%以上。
曠視科技在招股書中解釋稱,消費物聯網的解決方案主要以云端服務和軟件形式交付,因而毛利率較高;而城市物聯網以及供應鏈物聯網提供軟硬一體的全棧式解決方案,成本結構中硬件成本占比較高,因而毛利率相比偏低。
整體來看,報告期內,曠視科技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2.23%、42.55%及33.11%,毛利率下降近30個百分點。而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63.16%、61.72%、59.57%,2020年遠高于曠視科技。
分析認為,在推動人工智能商業化落地的過程中,公司產品結構、成本變化、市場競爭等因素都會對毛利率產生影響,若未來影響毛利率的因素出現較大的不利變化,可能導致該公司的毛利率水平持續下降。
另外,《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報告期內,曠視科技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6.38億元、9.86億元及11.58億元,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4.74%、78.24%及83.24%,呈逐年提高的趨勢。
2018年至2020年,曠視科技應收賬款余額復合增長率為34.64%,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27.59%,應收賬款增幅高于營業收入增幅。
與此同時,曠視科技應收賬款賬齡在一年以內的比例分別為92.21%、80.40%及65.15%,可見該公司客戶回款周期較長,回款較慢。(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