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首家摘U企業、年報業績亮眼的中芯國際(688981)近期股價走勢不佳,4月16日,中芯國際跌1.31%,港股中芯國際跌1.15%。消息面上,去年中芯國際凈利潤達43.32億元,同比增長141.5%,成功扭虧為盈。但與此同時,港交所數據顯示,國家大基金一期在4月9日、4月12日共減持中芯國際港股1億股,持有權益股份數目占比從今年年初10.21%降至4月12日的8.93%,共套現約25.8億港元。
大基金擬減持9家芯片股
從今年開年至今,已有9只芯片股發布國家大基金減持股份計劃的相關進展。其中不乏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國產IC封測業第一股長川科技等績優股。而減持計劃公布后,多只相關芯片股的股價不同程度出現小幅下跌。
在9家公布國家大基金減持計劃的9家芯片半導體企業中,共有1家半導體材料企業、1家IC電子工業專用設備企業、2家芯片設計企業、1家晶圓代工企業、3家芯片半導體封裝或封測企業,還有1家導航定位產品企業。9家企業分別為太極實業、長電科技、兆易創新、晶方科技、安集科技、華天科技、北斗星通、長川科技、中芯國際。
其中,太極實業和長電科技是在去年下半年公布國家大基金減持計劃,太極實業在今年2月2日發布公告稱國家大基金減持計劃實施完畢;長電科技在今年1月28日公告,國家大基金已減持公司1%股份,至今計劃進行過半。剩余7家均是在今年發布股東減持計劃,國家大基金對中芯國際的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6家仍在實施中。
在減持計劃實施前,國家大基金對被減持公司的持股比例均在5%以上。其中,國家大基金直接持股比例最高的公司是IC封測玩家長電科技,持股比例為19%;直接持股比例最低的為半導體封測玩家太極實業,持股比例為6.17%。另外,國家大基金還計劃將持有的華天西安27.23%股份,全部轉讓給華天西安母公司華天科技,華天西安主營業務包括IC產品設計等。根據減持計劃相關公告,國家大基金會在發布公告后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中完成集中競價交易。因此,今年開年至今發布股東減持計劃的6家公司,最晚會在今年10月底完成股權變更。
從減持的股權比例來看,除去轉讓華天西安的股份給其母公司,國家大基金對太極實業的減持規劃為不超過后者公司總股本的1.5%,對中芯國際的減持規劃尚未公布,剩余6家公司的減持規劃均為不超過后者公司總股本的2%。
將按預期階段性有序退出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大基金大舉減持的當下,芯片行業正處于非常緊張的狀態:產能緊缺、價格上漲成為全球芯片行業的“主旋律”。與此同時,全球半導體產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仍在繼續,兩者疊加之下,中國半導體全產業鏈產能緊俏。半導體景氣度持續,或逐漸步入業績兌現期。今年一季度,大部分大基金概念股的業績均實現了大幅增長。
業內人士亦紛紛看好半導體行業的爆發。天風證券表示,硅片需求持續提升,短期內快速擴產應對需求有困難,新產線建成至少需要兩年,供需缺口持續擴大,今年硅片價格預計會有持續向上的趨勢;華西證券發布研報稱,不同于以往的一季度是行業低點,今年一季度,由于行業處于高景氣周期,5G手機換機周期、物聯網、汽車電子等多個行業共振帶來需求旺盛。在產能緊缺的情況下,各細分賽道的龍頭有望進一步提升全球市占率。
國家大基金作為國家級的大塊頭,其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此次國家大基金的突然減持,讓有些投資者和半導體行業人士不免擔心,國家還會支持半導體行業發展嗎?其實,大可不必擔心,這只是按預期、階段性有序退出。
國家大基金投資計劃為15年,分為投資期、回收期、延展期各5年。一期于2014年9月成立,現在正是國家大基金的回收期。并且回收正好說明投資任務達到效果,現在減持回籠資金,是為了國家大基金二期更好開展。
粵開證券認為,國家大基金減持為常規操作,短期或影響市場情緒,但對公司經營和基本面不會產生重大影響。國家大基金一期成立以來通過投資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獲利豐厚,國家大基金二期成立以來,一期也在有序退出優化投資結構。按照國家大基金一期自身規劃,2019-2023年進入回收期,開始有選擇、分階段退出。長期來看,公司的股價表現主要受公司自身經營狀況變動影響。
隨著投資完成并進入回收期,在減持的同時,國家大基金二期開啟了新一輪投資動作,公開資料顯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10月22日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2041.5億元,略超此前市場預期的2000億元。共有27位股東,包括財政部、國開金融、中國煙草等國家機關部門以及國家級資金,還有地方政府背景資金、央企資金、民企資金等。(記者 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