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持續火爆近半年左右基金銷售,在2021年春節前后戛然而止,但對銀行來說,代理基金銷售的收入早已落袋為安。近期陸續披露的上市銀行2020年財報顯示,多家銀行抓住了資本市場的火爆,代理基金銷售規模、收入雙雙大漲。
在本次年報發布季,“財富管理”成為銀行零售業務轉型的新賽道,從2020年的代理基金銷售成績中,或可管窺銀行在財富管理領域的銷售能力。但在財富管理市場的長期布局中,銀行能否突破銷售導向思維,真正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投資理財產品服務?
工行、招行領跑銷售規模
從代理基金銷售規模來看,在已披露相關數據的年報中,工商銀行去年全年代理銷售基金6,856億元;招商銀行代理非貨幣公募基金銷售額6,107.04億元、同比增長177.88%,遙遙領先其他銀行。
此外,多家銀行代理基金銷售規模同比大漲。農行披露2020年共代銷基金1,917只,基金銷量3,210.83 億元,其中非貨幣型基金銷量增長128.4%。
交行年報稱報告期末,代銷公募基金產品(含券商、專戶)余額 2,388.1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0.30%;公募基金AUM 保有規模增幅與增量躋身五大行前列。
郵儲銀行(601658)年報稱,該行加強與績優基金管理機構合作,加大絕對收益策略“固收+”產品銷售,積極推廣基金定投業務,提升客戶盈利體驗,代銷基金1,527.66億元,同比增長106.74%,其中非貨幣基金1,291.73億元,同比增長240.98%。
除招行以外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亦有多家銀行實現了突破性增長。
平安銀行2020年代理非貨幣公募基金銷售額1494億元,同比增長155.8%。
中信銀行報告期內全行非貨幣基金累計銷量較上年末增長189.91%,非貨幣基金保有量較上年末增長96.96%。
興業2020年公募基金(非貨幣基金)銷量達1,188億元,同比增長179%,保有量達1,231億,較上年末增長160%,雙雙突破千億大關。民生銀行2020年代理基金銷售額1,825.67億元,同比增長366.01億元。
“基金類代銷規模實現飛躍式增長”,浦發銀行在年報中較為詳細的披露了代銷基金方面的業務進展:基金證券代理業務方面,精選重點基金合作伙伴,推出“靠浦之選”基金精品庫,重點推廣開放式公墓基金產品、極客智投、普發寶、標準資產基金專戶業務等業務。
光大銀行年報則顯示,報告期內,代理公募基金銷量達到上年的3.19倍,單只重點基金單日銷售達到141.11億元,創該行代理公募基金單日銷售之最。
浙商銀行(601916)年報稱,報告期內,代理非貨幣公募基金銷售量同比增長495.90%。
城商行中,寧波銀行亦全年實現基金銷售總量1,007億元。
基金是銀行代理銷售金融產品中的明星,記者梳理發現,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理財產品規模雖然也有一定規模增長,但增速普遍低于基金銷售。
業內人士預計,隨著春節后公募基金投資熱情下降,近一段時間銀行的代銷也將隨之走下高點。
交行代銷收入增長逾200%
在披露代理基金銷售收入的銀行中,交行以高于200%的增速領先。
交行年報稱2020年實現代理基金(含券商、專戶)收入19.8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16.17%。
但在收入絕對值的比較中,作為“零售之王”的招行優勢突出,其2020年代理基金收入94.34億元,同比增長99.45%,招行年報表示主要是資本市場活躍,非貨幣基金銷售較好。
此外,建行、農行并未披露具體的基金代銷收入,但建行代理業務手續費收入173.66億元,增幅2.79%,稱主要是代銷基金業務規模實現較快增長。農行代理業務手續費收入增長6.3%,主要是理財和代銷基金業務增長。
浦發銀行報告期內實現零售客戶基金代理非息收入15.76億元。
在銀行零售轉型的過程中,擺脫對息差收入的依賴,提高中間收入占比是題中應有之義,2020年基金投資的火爆行情創造了一波井噴式的市場需求,其貢獻在銀行零售類手續費收入中也遠超其他業務。
以招行為例,年報披露2020年實現零售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58.40億元,其中,代理基金收入94.00億元,代理信托計劃收入70.59億元,代理保險收入55.40億元,代理理財收入36.18億元,代理貴金屬收入2.23億元。
2020年基金銷售的火爆難得一見,銀行抓住市場風口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北京地區一家股份行支行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去年一段時間,績效考核包括需要每月完成4筆最少300元、至少2個月的基金定投,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相較于各家銀行從代銷基金中獲得的收入大幅增長,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基金投資者的平均收益超14%。
銀行與基金不止于“銷售”
長期以來,擁有強大線下網點的銀行是公募基金的重要銷售渠道,銀行向基金公司收取約定的代理銷售費用,這筆“渠道費”與具體基金的業績表現并無太大關聯,投資者通過銀行購買公募基金,盈虧自負。
而隨著銀行在零售市場轉型進入深水區,給客戶提供更優質的財富管理產品成為獲客、留客的重要抓手。從去年以來,多家銀行試水推出了經過其主動篩選的優質基金組合,為客戶提供了基金投顧服務。
如去年12月,交通銀行正式推出基金投顧服務平臺,通過與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中歐財富三家首批獲得基金投顧業務試點資格的機構聯手,推出從低到高共四大策略7個風險策略組合,覆蓋現金管理、穩健增值、平衡增長、權益優選等各種投資需求,進行全市場基金優選配置。
中信銀行推出基金“定投+止盈功能”產品-目標盈、“信智投投顧版”,成為業內首家正式上線基金投顧服務的股份制銀行。
僅有平安銀行在年報中披露了類似服務的業績表現。平安銀行年報中表示,積極把握資本市場改革機遇,高度重視基金產品銷售能力的建設,重點打造公募基金“平安優選”品牌,強化線上化運營及科技賦能,基金銷售業績顯著增長。2020年,“平安優選”基金表現優異,“平安優選”股票及混合類基金平均收益率 52.5%,相對上證指數的超額收益達38.7%。
而一個可供參考的數據是,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按照《中國銀河(601881)證券公募基金分類體系(2020版)》的三級分類標準,2020年主要基金類型平均業績分別為:標準股票型基金收益率54.99%,混合偏股型基金收益率59.57%。
今年一季度,基金發行銷售火爆行情漸冷。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新成立基金發行總份額縮水至1449億份,相比2月份3013億份縮水一半,對比1月份5628億份的“天量”,縮水程度超過70%。
對立志于財富管理能力提升的銀行、基金等金融機構來說,2020年基金銷售或只是一場練兵,大資管背景下,還需要銀行、基金公司等不再以單純的產品銷售為目的,真正圍繞客戶需求做好服務,評估客戶資產配置提供產品,從賣方服務實現向買方服務的轉變,才能真正打造財富管理的金字招牌。(記者 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