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顯示,2021年,科信技術實現營業收入7.05億元,同比下降逾1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為虧損1.20億元,同比盈轉虧。公司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為虧損1.25億元,連續三年虧損。
科信技術于2016年登陸A股市場,2017年開始,扣非凈利潤連續下滑,到2019年開始連年虧損。
科信技術存在明顯的大客戶依賴癥,且一直為市場所詬病。2021年,公司向前五大客戶銷售的收入占比超過80%,其中,第一大客戶貢獻近半營收。
如果說科信技術2018年、2019年的業績下滑,源于4G、5G轉換期,2020年源于疫情,那么2021年加速虧損,則是產業布局承壓。科信技術稱,公司持續加大投入,加強人才引進力度,運營成本上升,導致業績承壓。
備受質疑的是,2019年11月底開始,公司原大股東“散伙”,解除一致行動人關系后,這些股東瘋狂減持套現。據長江商報記者粗略統計,主要股東已經累計套現近3億元。
一季度延續虧損
科信技術的經營業績繼續下滑,何時才能止降回升?
2021年,科信技術的經營業績再度慘淡。當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05億元,同比下降10.74%,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20億元、-1.25億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1067%、2826.33%。
科信技術成立于2001年8月28日,2016年11月22日上市。闖關IPO的三年關鍵期,其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34億元、4.91億元、7.67億元,對應的凈利潤為0.51億元、0.58億元、0.63億元,凈利潤的增速雖然不大,但做到了持續穩步增長。
然而,科信技術甫一上市業績就變臉。2016年當年,其實現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7.08億元、0.6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7.62%、1.661%。這還是微降,隨之而來的是加速下降。
2017年、2018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71億元、5.4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5.20%、19.19%。同期凈利潤分別為0.59億元、0.17億元,降幅為4.86%、71.60%。
2019年,科信技術的營業收入再度下降至3.39億元,同比下降幅度達37.51%,對應的凈利潤、扣非凈利潤更為糟糕,分別為-0.82億元、-0.85億元,同比下降幅度為591.11%、1142.12%。不僅大幅下降,且首次出現虧損。
2020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為7.90億元,同比增長132.93%;凈利潤為0.12億元,實現扭虧為盈,同比增長115.15%,不過,扣非凈利潤為-0.04億元,仍然處于虧損狀態。
對此,科信技術解釋稱,在全球新冠疫情的不利環境下,公司積極把握國內5G新基建的歷史機遇及國際客戶資源優勢,拓展國內外市場,國內國際訂單持續增加,再加上產品價值提升,使得公司盈利能力明顯改善。
而在2019年,公司解釋業績大幅下滑時稱,4G網絡建設步入尾聲、相關投資大幅減少,5G尚未規模化商用,電信運營商的大規模招標尚未開始,在有限存量空間內,通信設備制造廠家競相降價競爭以獲得訂單,公司經營業績因此持續下滑。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2021年,科信技術出現大幅虧損。從單個季度看,從去年二季度開始,公司營業收入連續三個季度大幅下滑,凈利潤、扣非凈利潤連續三個季度虧損。
對此,科信技術解釋稱,受大宗商品等原材料漲價、匯率波動等影響,生產成本顯著增加,毛利率下降;原材料漲價、海外疫情持續導致項目進度不及預期,對收購的資產組計提商譽減值0.12億元;為提高長期核心競爭力,夯實管理和研發基礎,公司繼續重點在基站站點能源、數據中心網絡能源、通信儲能領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市場投入和生產投入,加強人才引進力度,導致運營成本上升,業績承壓。
今年一季度,科信技術的經營業績并未明顯改善,實現的營業收入為1.77億元,同比下降30.48%,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13億元、-0.12億元,仍然為虧損。
大客戶依賴癥頑疾依然存在
科信技術經營業績表現不佳,也與其大客戶依賴癥有一定關系。
科信技術主營業務為ODN產品(光分配網絡)、無線接入產品等,其產品銷售對象主要為國內三大通信運營商及中國鐵塔公司,公司90%以上的銷售收入來自三大運營商及鐵塔公司。
在IPO期,市場就高度質疑公司大客戶依賴癥的風險。
上市前夕,即2013年至2015年,科信技術銷售收入分別為4.34億元、4.91億元、7.67億元,其中,向三大運營商及鐵塔公司銷售的收入分別為4.17億元、4.71億元、7.54億元,占比依次為95.98%、96.10%、98.18%,占比逐年上升。
在三大運營商及鐵塔公司中,中國移動長期位居第一大客戶之位,科信技術向其銷售收入的占比分別為60.63%、70.61%、40.29%。公司向中國聯通銷售的收入占比相對較為穩定,向中國電信銷售收入占比逐年下降。2015年,公司首次向中國鐵塔銷售,占比達到24.08%。2015年,向大客戶銷售收入占比首次低至50%,科信技術似乎擺脫了對中國移動的依賴。
2016年,公司向前兩大客戶銷售收入占比約為65%,與2015年基本持平。2017年,這一比例已上升至79%,2018年為76%,其中,向第一大客戶銷售收入占比為58.54%、63.79%,再度上升。
上市后,科信技術未披露前五大客戶名單,但從公司最新發布的公告來看,大客戶已經發生了變更。
5月8日晚間,科信技術發布簽訂日常經營重大合同公告,芬蘭子公司與國際A客戶簽訂了關于網絡能源類產品的訂單,金額約為3908.96萬元。
2019年至2021年,公司向A客戶銷售的收入分別為9826.59萬元、2.81億元、3.5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8.98%、35.52%、49.73%,占比逐年上升。
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向第一大客戶銷售的收入為3.51億元,占比為49.73%。
由此可見,第一大客戶已經變更為國際A客戶了。
實際上,從2019年開始,公司第一大客戶就變更為國際A客戶。而在2018年,公司向第一大客戶的銷售金額為3.46億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比重為63.79%。
對比發現,2019年開始,科信技術完成了第一客戶變更。但是,到2021年,公司大客戶依賴癥依然存在。
經營一直未有效突破,大股東卻忙于減持套現。
2019年11月,科信技術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張鋒峰、陳登志、曾憲琦三方達成的一致行動關系,將在11月21日到期后自動終止,不再續簽。公司由原三名一致行動人共同控制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及無控股股東。
此后,張鋒峰、曾憲琦等頻繁減持。此外,第三大股東云南眾恒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簡稱眾恒興)也在積極減持,股東唐建安也多次實施減持。
據長江商報記者粗略計算,上述股東通過二級市場減持,累計套現約3億元。
新的減持計劃又來了。5月8月晚間,科信技術披露,曾憲琦、張鋒峰擬合計減持不超過6%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的第一大股東張鋒峰大幅減持后,導致陳登志被動成為第一大股東。如今,陳登志已經被動成為科信技術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記者 明鴻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