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假古玩、假字畫以及各種仿造藝術品在收藏界橫行不止,甚至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半地下產業鏈。臨摹仿制的名人書畫、印刷復制品等造假書畫作品大量流入國際,嚴重影響了中國書畫藝術品在海外收藏品市場上的聲譽。
為了解決藝術品交易市場上一直都存在的“保真難”“鑒定不暢”“交易不透明”等行業痛點,并為優秀的中華文化走向國際提供跨時空、跨地域、多渠道的交易場景,日前,北京文華閣書畫院和數字版權運營商Decentral Art(中文名:離散藝術)共同商議,將攜手重慶藝術版權交易中心、“藝術圈網絡交易平臺”,借助其交易平臺和獨創的區塊鏈技術,將書畫作品生成基于區塊鏈的數字所有權憑證(即:數字版權證),助推中國優秀的書畫作品及其數字版權IP走向海外。
《蒲公英》設色紙本 75x47cm (文華閣書畫院供圖)
劉子輿 俄羅斯斯特羅加諾夫國立美術學院博士 文華閣書畫院獨家簽約畫家
“版權作為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文化的關系密不可分。版權是激發文化創造力的法律制度保障,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助力。”第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閻曉宏如是說。但不可否認的是,傳統交易只有收藏權、陳列權,并無版權,因此線下交易阻礙大,交易成本非常高,且無法確真、確權、確值,交易環節隱晦,價格無存證,收益分配環節也存在信息不透明、不及時。
而數字版權證基于區塊鏈網絡技術,可實現所有權證明、核驗、轉移,能較好的實現文化藝術藏品全球便捷可信的流動與溯源、保管和鑒真。據了解,數字版權證(即電子版權證書),是電子版的著作權證明,指文學、藝術、科學作品的作者,對其作品享有權利(包括財產權、人身權)的電子版本。用來證明何人、何時創作了什么作品的一種證據定義及保存方式。
《云圖鏡像》 香港藝術家Keith Lam新媒體藝術作品
(香港離散藝術供圖)
相關負責人介紹,和國內其它交易平臺不一樣的是,“藝術圈網絡交易平臺”是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重點項目,也是國家版權交易中心聯盟單位,更是中國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項目。它創造性地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書畫作品流通管理的每個環節,可實現“一物一碼一證書一秘鑰”的權屬鑒證,并把每一次物權轉移都記錄在區塊鏈上,將“可信”與“可視”滲透到版權保護的方方面面,確保每一件藝術品的真實性、唯一性、可溯源性以及不可篡改性。
“在全球藝術品行業,我們做到了‘真的假不了、真的跑不了、賺錢分得到、侵權賠得了’的保障體系,解決了藝術家、收藏家、經紀人、畫廊、拍賣公司、藝術機構等交易關聯方之間的信任難題。”藝術圈網絡交易平臺相關負責人這樣說。
《年·輪》紙本250x140cm 劉雨 文華閣書畫院獨家簽約畫家(文華閣書畫院供圖)
據介紹,在三方合作中,文華閣作為九十年代成立的中國文化藝術對外交流的國家專業機構,將充分發揮其在中國傳統文化、高端藝術家和平臺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選擇藝術家進入離散藝術合作平臺,為離散藝術平臺提供頂級藝術藏品,并應邀為其創作藝術作品。
而藝術圈網絡交易平臺,將負責為進入到離散藝術平臺的各類書畫藝術品進行數字版權認證。離散藝術,則是總部位于中國香港的國際數字版權運營商,負責對認證后的數字版權IP、藝術品及衍生藝術品的全球運營,通過深度挖掘IP價值,還原IP屬性,設計新創玩法,因地制宜的開展精細化運營和品牌化運營,為藝術品及數字版權、藝術衍生產品提供大規模流動性應用場景,以多元化、多方位的拓展形式,和來自中國大陸、歐洲、柬埔寨、新加坡、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聯合運營商一起,拓展中國藝術品及版權的海外市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