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紋科技是誰?這是很多醫療器械行業從業者看到這條消息的第一反應。
資料顯示,鯊紋科技是目前全球物理抗菌技術的專利持有者。鯊紋科技的美國公司成立于 2007 年,該公司持有的物理抗菌技術 Sharklet,是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材料工程學教授 Anthony Brennan(安東尼·布倫南)研發,最早應用在軍事領域,后來轉向醫用和民用消費品領域。
維力醫療創立于 2004 年,主營業務主要是制造手術及護理無源醫療器械,2015 年在上海 A 股主板上市,是全球醫用導管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維力醫療為什么要進入手套行業?帶著這個問題,我們查詢了相關資料。
手套雖小,市場容量卻極其巨大
醫用、民用手套通常是指一次性醫療級和非醫療級手套,主要作用是醫患保護和個人穿戴防護。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0 年全球一次性手套市場規模達到 192 億美元,較 2019 年同比增長 120%,預計 2021 年將增長至 380 億美元。全球一次性手套市場由 2015 年的 3,859 億只穩步增長至 2020 年的 6,527 億只, 2015-2020 期間年復合增長率 11.1%。預計全球一次性手套銷量將由 2021 年的 7,858 億只增長至 2025 年的 12,103 億只,2021-2025 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為 11.4%。
"市場規模超過 380 億美元,產品需求每年超過 5000 億只,這怎么看都不是一個小市場",一位熟悉手套行業的從業者對媒體說。"維力醫療很有可能是看中了這個幾百億美元的市場,所以才跑步入場手套行業",接受采訪的行業從業者緊接著補充道。
疫情常態化,市場需求維持快速增長態勢
2019 年年底,疫情爆發。截止目前,全球確診人數超 2.2 億,累計死亡人數超過 460 萬。到今天為止,除了中國等幾個少數國家,全球大部分地區仍然籠罩在新冠肺炎 COVID-19 的紅色陰影中。即使是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的部分國家與地區,疫情的教訓依然敲響了公共衛生的警鐘,越來越多國家、企業提高了衛生健康方面的預算。
受疫情影,全球防護用品需求出現暴增。據統計:2019 年全球一次性健康防護手套銷量超過 4800 億只。其中丁腈手套在疫情影響下需求 3 倍增量。2020 年單月需求量達90 億只左右,對比疫情之前更愣是增長了 300%。拿國內來說,英科醫療作為國內手套行業帶頭大哥,疫情開始股價就開始瘋漲,從原來的 17.27 元/股,最高瘋漲到了 299.99 元/股,最高翻了 17 倍不止。市值一度突破上千億人民幣。
不可否認,疫情對國內乃至全球手套行業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國內另外一家手套巨頭藍帆醫療在年中財報中表示:"隨著防控手段的加強和疫苗接種,全球疫情現有確診人數看到拐點,但是距離疫情完全消滅仍有很長一段時間。從更為長期的角度來看,新型冠狀病毒呈現出可能長期與人類社會共存的趨勢,疫情已推動人們對安全衛生的關注顯著增加。"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18 年,全球各地區人均醫療手套的使用量差異明顯。荷蘭、美國最高,都達到人均 250 只/年。中國大陸和印度最低,人均僅有不到 10 只,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對于手套等醫療防護設備需求強勁。從長遠來看,隨著后疫情時代的影響、全球衛生標準提高、消費者消費理念變化,全球一次性手套消費市場很有可能繼續保持高速穩定增長。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預計全球一次性防護手套銷量將由 2019 年的 5300 億支增至 2025 年的 12900 億支(復合增長率達到 15.9%)。
手套行業仍有機會,頭部玩家可能發生變動
現在進入手套行業,會不會太晚了?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咨詢了一位從事戰略研究的資深人士。據她描述:"現在對國內的廠商絕對是個好機會。因為目前從全球來看,一次性手套市場份額前三的企業 Top Glove Corporation Berhad(頂級手套有限公司)、Hartalega Holdings Berhad(賀特佳控股有限公司)、Kossan Rubber Industries Bhd.(科山橡膠工業有限公司)分別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東南亞疫情影響,其中 Top Glove Corporation Berhad 更是最多關閉了一半以上的工廠。"
一直以來,東南亞廠商借助著橡膠原產地的優勢,在乳膠類一次性手套的產能占比上一直處于壓倒性優勢。比例高達 75%。我國雖然 PVC 手套產能占比優勢明顯,但在目前主流的丁腈、乳膠類手套的產能上仍處于劣勢。
"目前國內疫情控制的非常好,生產條件和國家政策也非常有利于國內廠商借助這個機會,擴大產能,完成丁腈和乳膠類手套對外國廠商的追趕。"一位國內從事手套行業銷售的大客戶經理對媒體表示。
截止目前,全球每天新增確診病例仍然超過 50 萬,趨勢未減。全球對一次性防護手套的需求依舊旺盛。從國家政策來說,中國國家衛健委今年 1 月份印發《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其規定醫療人員于必要時須穿戴一次性手套,非醫療行業亦須穿戴一次性手套。緊接著,8 月中旬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防護指南》,指出對于負責入境火車或汽車的司機、乘務員、保潔員、搬運員等工作人員,在工作期間全程戴一次性手套;機場裝卸工人等直接接觸國際冷鏈貨物、國際中、高風險普通貨物的裝卸人員,應穿戴一次性醫用橡膠或丁腈手套。政策指引及公眾防護意識的提升,仍然有助于一次性手套需求繼續加速增長。
對維力醫療來說,現在跑步入場,時機剛剛好。
滿產滿銷、超負荷生產,仍然不能滿足市場所需
根據 2020 年英科醫療和藍帆醫療公布的數據,藍帆醫療目前一次性 PVC 手套產能可達 150 億只/年,丁腈手套年產能在 40 億只/年。英科醫療產能跟藍帆接近,年產能在 190 億只。雖然雙方已經鉚足了勁擴大產能,持續生產,但在巨大的市場需求面前,目前仍然是滿產滿銷,超負荷生產。
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國內仍然有很多"新入者"機會。雖然從零建設一次性手套生產線,時間、成本都很大,但我們也并不能排除維力醫療將來直接與藍帆、英科等成熟企業進行合作,最快速度將產品推向市場。
維力醫療在醫用導管領域有著重要的市場地位。行業深耕二十余年,銷售網絡已覆蓋全球 90 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上百家國外醫療器械經銷商、數十家國內出口貿易商建立了長期的業務合作。在國內,產品已覆蓋全國各省市,進入超過 3000 家醫院,其中三級甲等醫院達到 1000 家以上。
就維力醫療目前擁有的資源來說,我們大膽猜測,可預見的情況下手套一旦量產,銷售狀況必然見好。
"攪局者"信心十足
根據我們對鯊紋科技所持有的 Sharklet 物理抗菌專利技術的了解。維力醫療很有可能在未來所有民用、醫用的手套中都采用 Sharklet 技術。
由于 Sharklet 技術本身具有非常好「抑制細菌生物膜形成、減少細菌和病毒的接觸和轉移」的功能。所以非常適合在醫用感染控制,疫情防控等場景進行大規模推廣應用,對比普通防護手套優勢明顯。
今年 7 月,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發生疫情,從公布的疫情起因來看,防護產品的二次污染成為這次疫情的主要原因。"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CA910 次國際航班保潔人員防護洗脫不規范造成感染。該公司保潔員同時保障國際和國內航班垃圾清運,人員交叉作業,導致疫情擴散",南京市第 10 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此輪疫情的源頭。
作為防止手套二次污染的關鍵技術,鯊紋科技 CEO 吳德周曾公開說道:"Sharklet 技術的優勢簡單講就是讓你摸東西不容易沾上細菌和病毒,同時,即使沾上了,也不容易傳染給別人"。
從技術儲備的角度來看,維力醫療似乎已經從產品性能的規劃上做好了碾壓市場同類產品的準備。這場沒有硝煙的競爭中,誰能掌握核心技術,誰能做好成本控制,誰才能真正的走出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