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是有擔當車企的承諾
廠家在研發每一款車的過程中,會針對各種情況進行路試,以保證車輛在正常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故障。但事實上,一輛車的零部件有上萬個,要保證交付用戶后面對各種各樣的使用環境而不出現問題,在統計學上,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汽車召回制度就存在必要性。
汽車召回制度幾十年前始創于美國,現在許多國家已經將其寫入法律。汽車召回制度是指對已經投放市場的汽車,發現由于制造或設計方面的原因存在缺陷,不符合有關法規標準,有可能涉及安全、環保、耐久等問題,廠家必須及時向國家有關部門報告該產品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和改造措施,提出召回申請,經批準后,對在用車輛進行改造以消除事故隱患,并且廠家有義務讓用戶及時了解情況。
在我國,在沒有形成專門的法規之前,汽車廠商面對問題缺乏自覺性,往往不會主動召回,認為這樣會損害企業形象,甚至損害汽車工業,顯然,這樣的做法與用戶的根本利益和工業制造技術的發展是背道而馳的。因為只有實施召回制度,才能切實地保證用戶的安全,并且促使生產廠家更加注重汽車的質量問題,同時為進一步提高生產技術和汽車質量提供動力,當然,對整個汽車業的發展也會產生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不僅如此,實際上,召回不但能夠保護消費者權益,還可以使廠商的經營行為更加規范,從而維護正當的競爭和市場秩序,同時避免給廠商帶來更大的經濟賠償損失。觀察國際知名汽車廠商的做法會發現,成功的召回不但不會影響到汽車企業的公眾信譽,相反還會給人們留下負責任、守信的好印象。
對于汽車召回,其實國外的車企和消費者早已司空見慣。美國媒體iSeeCars曾公布了1985到2015年期間,在美國市場銷售的18家車企召回車型的數量,并根據召回情況統計出了各車企每千輛車型的召回數、召回嚴重問題的比重,以及車企召回的主動性排名等。這30多年來各大車企召回數量,以及基于各大車企新車銷量統計出的召回比重,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各車企旗下車型的故障率以及車企對問題車型的處理態度。
成熟的國外汽車市場,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才建立起完善的召回制度;相對來說,僅有14年召回歷史的國內汽車市場,更多的要靠車企的自覺。從近兩年的召回案例分析,車企針對產品的召回已經不局限于產品設計、質量缺陷,召回原因越來越具體,這體現的不僅是車企對消費者安全的重視,更是企業有責任心的表現。
其實召回只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隨著汽車行業技術的發展,曾經的老款車型有些不可避免的毛病勢必要通過新技術解決,那么這個時候車企召回車輛免費幫我們修理,反而是一件好事,幫助我們消除了安全隱患,讓我們消費者放心開車上路,彰顯了車企認真負責的態度,是車企責任感的表現。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