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排名由John P.A. Ioannidis教授團隊發表,基于Scopus數據庫,使用了一個綜合六種引用指標進行打分。2020年,Ioannidis教授團隊對此資料進行了更新,考慮到不同子研究領域的差異,從近七百萬科學家里,篩選出世界Top 2%的科學家,涵蓋文、理、工學科,包括了22個領域和176個子學科,更新的資料中還顯示了每位科學家在其子學科內的綜合引用指數排名。此數據提供了一個面向科學家長期科研表現的衡量指標,能夠更客觀、更真實的反映科學家的影響力。
中國境內共有5272名學者入選了其中的”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在“Pharmacology&Pharmacy"為關鍵詞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以“Medicinal & Biomolecular Chemistry”為關鍵詞,篩選結果顯示共有123位藥學學者人選(去除國外友人),這些學者無疑是中國藥學領域中的先鋒人物。
備注:作者排名無優先次序,以機構名稱排序
祝賀劉昌孝院士!
【相關鏈接】
我國藥代動力學“開山鼻祖”
1980年,劉昌孝院士出版了國內第一本藥代動力學專著《藥代動力學》。1995年,劉昌孝建立了國內第一個部級藥代動力學重點實驗室;2003年,建立了國內第一個省部共建國家藥代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同年,劉昌孝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昌孝院士提出的重要藥代標志物理論、中藥質量標志物理論,整體引領了藥代動力學,對人類健康做出突出貢獻。他致力新藥研究,承擔近40項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百多個創新藥物的藥代研究。
2020年,劉昌孝院士以80歲高齡,臨危受命,帶領團隊研制針對新冠肺炎病毒的新藥。他說:“我們從中藥發現新藥,為新藥提供科學依據。在研發新藥的過程中,設計靶標-通路-活性篩選系統,一個一個箭頭往下走,走到某個程度的時候,確認了發現的合理性,再依次按照體外的實驗,體內的實驗,包括動物的實驗來檢驗效果。”
指導新藥研究,創新發展中醫藥產業
2009年2月,廣藥集團旗下的白云山和黃中藥聘請我國藥代動力學的學科帶頭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擔任公司現代中藥研究院院長。作為白云山和黃中藥多個項目學術帶頭人的中科院院士、全國著名藥物研究專家劉昌孝院士,是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人才新政”《關于加快吸引培養高層次人次意見》以來引進的首位院士。
2019年,在由白云山和黃中藥承辦的粵港澳心腦血管藥物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提出:“中國疾病史心腦血管排在第一位。老齡化加速心腦血管病的發展,大概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升至2500萬人,這么大一個規模,每年都這么發展,我想全世界的健康發展還是有問題的,這個是跟老齡化有關系。廣藥對白云山復方丹參片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做了很多的工作,對廣藥來說還應該抓緊把這個東西做下去,緊緊按照循證醫學,跟我們心腦血管疾病的醫院,做些大牌的文章出來,讓世界知道白云山復方丹參片就是頂呱呱的藥物。”
劉昌孝院士是我們國家藥代動力學的開拓者,也是我們中藥藥代的開拓者。他在中藥學術方面的造詣,激勵我們一代又一代不斷地向前,不停地進步,不斷地探索,來挖掘中國寶貴醫學的內涵。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天津藥物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